城市色彩體現一座城市的氣質和魅力,見證城市獨有的歷史記憶。昨天,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獲悉,《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設計導則》已編制完成並於近日印發,北京城市色彩主基調確定為“丹韻銀律”,《導則》還建議老城平房區內禁止大面積使用高豔度色彩,保護整體風貌格局。
紅灰色系構成色彩主基調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要加強城市色彩管控。為此,《導則》從北京歷史、人文、地理、民俗等角度出發,經過大量現場調研,梳理和提取出城市關鍵色譜與色域,確定北京城市色彩主旋律為“丹韻銀律”。
所謂“丹韻銀律”,從色彩學的角度看,就是由“丹韻”引導的紅色系與“銀律”引導的灰色系兩大色系。“丹韻”之暖與“銀律”之冷和諧交融,構成了北京城市相得益彰的色彩主基調。
隨着時代發展,北京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城市色彩風貌。相關負責人解釋,北京的傳統建築規制完整,色彩格局明確有序,皇家皇城是紅牆黃瓦,民居衚衕為灰瓦灰牆,整體城市外素內彩,可以用“紅黃金碧、灰瓦素城”來概括。新中國成立後,“十大建築”引領,公共建築多用天然石材,民居磚混與塗料兼施,城市總體呈暖灰色基調。改革開放後,丹色和米色調的建築材料被廣泛應用,玻璃、金屬等新型建材也日趨增多,城市色彩風貌趨向透明。
國家大劇院、“鳥巢”、中央電視台總部大廈……近20年來,金屬構件與淡藍色、微綠色玻璃幕牆十分常見,城市色彩風貌繼續向新穎多變、銀輝清新的方向發展,“熠彩城市正成為新建城區色彩風貌的新趨勢”。
全市劃分為四個城市色彩分區
銜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市域空間結構以及城市風貌分區,《導則》將全市劃分為四個城市色彩分區,並對每個分區提出色彩主旋律及風貌特徵引導,進行精細化管控。
其中,古都色彩控制區的主旋律為“紅黃金碧、青院素城、古今交輝、大城經典”。這一區域將實行最為嚴格的建築風貌管控,嚴格控制區域內建築高度、體量、色彩等各項要素,逐步拆除或改造與古都風貌不協調的建築,實現對老城風貌格局的整體保護。
現代色彩控制區的主旋律為“丹韻銀律、斑斕京韻、時尚新穎、多元交匯”。平原色彩控制區為“多元並列、各顯特色”。山區及山前色彩控制區則為“城巒共生、自然和諧”,提出歷史文化旅遊休閒區應師法自然,與自然山水的背景相協調。
針對北京城市重要“兩軸”,即長安街與中軸線的色彩趨勢與發展,《導則》也提出了相應的色彩引導建議。其中,長安街的色彩氛圍整體以沉穩、厚重、大氣的形象為主,強調分段定位與塑造,展現與大國首都風範相符合的城市色彩形象。中軸線的色彩控制力求塑造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色彩氛圍,打造活力多樣的中軸線色彩空間,通過控制組團色彩形象,延續歷史文脈。
老城修繕避免簡單塗抹覆蓋
老城修繕有諸多學問,稍有差池便容易影響整體風貌。《導則》聚焦老城,從色彩的角度進行歸納整理,提出色彩管控建議。
“有的衚衕打眼這麼一看就覺得牆面顏色不對,偏了。”傳統的暖灰色牆面變成偏藍的冷灰色,這叫做“色味變異”。針對這一現象,《導則》建議在傳統建築修繕過程中,保持建築的原有用材、用色特徵,避免冷灰色替代暖灰色、單一顏色材料簡單覆蓋的現象發生。以牆面用材為例,原本衚衕的灰磚牆面是由一組複合的灰色構成,如果在牆面單一地塗上灰色塗料,那就與傳統北京灰色不符;如果在牆面貼磚,質感更是與傳統北京建築材料不符。針對背景建築色彩突兀的現象,《導則》建議傳統風貌保護區的平房區內禁止大面積使用高豔度色彩。
此外,針對北京大量已建建築,《導則》從城市發展歷程出發,將北京城市建築分為皇家建築、傳統民居建築、現代大型地標建築、商業商務建築、公共建築、現代居住建築、工業建築七個類型,聚焦建築單元,給出建築色彩相應的引導與管控。(記者 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