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稻葵:全球金融市場應加快低碳技術投資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白波

熱浪侵襲北半球,多國高温連破紀錄。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正越來越真實地擺在每一個人的面前。

專訪李稻葵:全球金融市場應加快低碳技術投資

事實上,進入2022年後,持續蔓延的新冠疫情和突如其來的俄烏衝突相疊加,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通脹危機以及安全危機接踵而至,已使人類社會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面對眼前的危機,世界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合作。多邊主義共同協商是減碳必由之路。全球金融市場應加快低碳技術投資,降低低碳技術成本。主要經濟體要更加積極主動,發揮領導作用,共同為應對危機提供全球公共產品。

專訪李稻葵:全球金融市場應加快低碳技術投資

全球金融市場應加快低碳技術投資

“新冠疫情、俄烏衝突以及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重大沖擊,已經反覆告訴我們,人類的確是生活在一個共同體裏,人類的命運是連接在一起的。”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專訪時,李稻葵指出,面對眼前一系列危機,我們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精心合作,共同應對。

俄烏衝突是21世紀以來歐洲發生的最大規模軍事衝突。衝突爆發5個月,仍未出現緩和的跡象。由於俄羅斯是至關重要的能源出口國,西方在俄烏衝突後實施的單邊制裁令全球減碳進程雪上加霜。挪威能源諮詢公司睿諮得的研究顯示,如果俄烏衝突導致天然氣價格進一步升高,2022年全球煤炭發電量可能增加11%。

當前,不僅是深陷能源危機的歐洲,減碳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李稻葵認為,目前全球綠色能源發展尚未成熟,成本較高,市場面臨着新技術不成熟、老技術不想用的難題。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説,減碳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一系列複雜的問題,例如赤道國家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應該加以關注。他指出,多邊主義共同協商是減碳的必由之路,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俄烏衝突造成地區經濟增長嚴重放緩,放大了供應鏈瓶頸、通脹飆升等新冠疫情帶來的問題。世界銀行6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9%,這是繼4月下調至3.2%後的再次下調。

李稻葵表示,面臨衰退風險的情況下,全球金融市場應把加快低碳技術投資作為一項應對之道。通過加快投資,推動研發,讓低碳技術、零碳技術的成本迅速降低,全球金融市場要扮演重要角色,從而使減碳進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受益。

俄烏衝突源自西方“意識形態優先”

俄烏衝突究竟因何爆發?李稻葵指出,這場衝突存在較為久遠的意識形態背景。蘇聯解體後,包括政策制定者在內的西方精英最關心的不是如何讓俄羅斯的經濟儘快恢復,而是如何能夠“馴服”俄羅斯,使它在意識形態方面與西方保持一致。西方在俄羅斯強行推行“休克療法”等不切實際的經濟政策,同時對俄羅斯繼承自蘇聯時代的債務不予減免,從而一步步把俄羅斯推向了極端。

西方長期以來把意識形態放在第一位,把經濟發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放在次要地位。西方不信任俄羅斯,等到俄羅斯出現了普京這樣的政治領導者,西方與俄羅斯的敵對進一步加深。”李稻葵表示,過去幾十年來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強烈的對立心態,正是眼前俄烏衝突的根源。

美國正遭遇40年來最嚴重的通脹。今年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9.1%,達到1981年11月以來的最大值;能源價格同比攀升41.6%,創下1980年4月以來的最大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已將美國2022年和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2.3%和1%。

李稻葵表示,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出現了嚴重的“治理失序”,其核心正是西方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貧富差距和社會矛盾。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放大了這種矛盾。“疫情之中,華爾街反而是受益的,資產上升、股票大漲。但一些社會中下階層的民眾失去了工作,新冠疫情變成了西方社會‘窮人的危機’。

他指出,美西方在治理赤字下沒有采取治本的方針,而是採取了非常簡單的應對策略。疫情初期美國三個月內新印製的鈔票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長達一年半的股市大漲;美國直接向很多家庭發放支票,這些支票快速轉化為消費。這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導致美國經濟“過熱”,通脹急劇上升。

主要經濟體應攜手提供全球公共產品

談到不斷加劇的逆全球化趨勢,李稻葵表示,他對全球化的前景仍然樂觀,“因為我們中國本身就是維護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中國宣佈要維護全球化,推動新型的全球化。”他舉例説,中國從2018年起已連續四屆成功舉辦進口博覽會,在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舉辦。“通常各國都希望增加出口,但中國主動對外開放,舉辦進口博覽會,是維護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一些國家不遺餘力搞“小圈子”,推動“脱鈎”“斷鏈”,而中國仍是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李稻葵表示,這是因為中國有足夠的自信,全球化過程既可以使全球受益,也將使我們自身受益。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延續,高科技企業將獲得發展,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經濟效益和人民福祉也將進一步提升。

這位中國學者指出,解決世界各國眼前面臨的一系列危機,需要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提供公共產品的領導者會付出比受益者更多的努力和奉獻。他認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領導作用。

中國有非常成誠懇的意願,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儘自己的努力。”他舉例説,中國對糧食問題非常重視,在新能源產能進行了很大投入,其實都是在為全球作出貢獻。“我們的糧食產量保住了,對全世界是有益的,實際上起到了穩定全球經濟的作用。”

專訪李稻葵:全球金融市場應加快低碳技術投資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G20(二十國集團)成為應對金融危機的中流砥柱。李稻葵説,在應對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問題時,主要經濟體也應該擱置一些分歧,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着眼於世界重大問題,攜手合作。

他提議,各主要經濟體可以各自指定一些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委員會,就氣候變化、疫情應對以及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秩序改革、金融穩定等問題進行定期溝通協商,進而推出一些具體可行,有利於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前進的行動方案。

部分圖片來自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4 字。

轉載請註明: 專訪李稻葵:全球金融市場應加快低碳技術投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