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明目張膽割企業韭菜,權力任性的後果很嚴重
本報評論員 杜鑫
如果説用政府權力的“減法”能換來市場活力的“乘法”,那麼,權力任性的“加法”則可能導致市場活力的“除法”。只有把權力限定在法律框架內、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我們才能切實打造健康的營商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的良性運行。
12月17日,國辦督查室通報河北省霸州市大面積大規模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沒有任何理由和手續就伸手向企業收費,對企業集中開展逐利式亂檢查亂罰款,盲目提出超高任務向村街企業亂攤派,受損企業多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據不完全統計,11月份,該市13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出現明顯的運動式執法,當月入庫罰沒收入4729.57萬元,是1月至9月月均罰沒收入的80倍。
近期,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散發等影響,一些地方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加大、經營困難。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想方設法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雪中送炭。而霸州出現的問題對當地相關企業來説,則無疑是雪上加霜。
據通報,霸州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一個重要動因是為彌補財力緊張及不合理支出等產生的缺口。與多地響應中央過“緊日子”的號召、壓縮不必要開支截然不同,霸州以五花八門的手法向中小企業伸手要錢,與民爭利、擾民漁利,讓企業過“苦日子”。
公然違反預算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治理亂收費的有關規定,向下轄鄉鎮(街道、開發區)下達非税收入任務,沒有任何理由或巧立名目向企業收費、罰款,我行我素、隨性而為的背後暴露的是權力任性。
如果説上述新聞暴露的明目張膽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令人吃驚,現實當中,不這麼明目張膽,或者以各種隱蔽方式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問題,在一些地方並不鮮見。
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員手中的自由裁量權過大,掌握規則制定權,手握執法之劍,罰誰、怎麼罰、罰多少都由個別部門及官員説了算,缺乏有效監督和制衡。另一方面,由於信息不對等,受損企業很難辨別具體的收費、罰款是否合理,往往“啞巴吃黃蓮”,交錢買平安。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促進增長、保障就業、活躍市場、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小企業若因負擔過重,地方經濟也會缺乏活力。如此向企業亂伸手,註定會抵消放管服改革、減税降費、助企紓困的政策紅利。更為嚴重的是,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會惡化當地營商環境。權力任性,動輒就把中小企業當“韭菜”,勢必會嚴重影響招商引資以及當地企業經營的安全感與積極性。政府部門公然違法而為,更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
在國辦督查室的督促下,霸州市已向部分企業和個體工商户退款。相關問責也已啓動。相信任性的權力將被依法依規依紀處置,給其他地方以警示。
依法行政、為中小企業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而不是相反,這是各地必須牢記的原則。如果説用政府權力的“減法”能換來市場活力的“乘法”,那麼,權力任性的“加法”則可能導致市場活力的“除法”。只有把權力限定在法律框架內、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我們才能切實打造健康的營商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的良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