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巧珍嫁給馬栓,揭露一條很現實的婚戀觀
書評:路遙《人生》
作品簡介:
《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説,於1982年在《收穫》雜誌發表,曾經入選“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説”,是路遙的成名作。
這部小説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創作背景,講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關於事業和愛情的、選擇的悲劇。
人物概括:
高加林:高中生,先後做了教師,記者,而後變成農民劉巧珍:高加林的初戀黃亞萍:高加林的高中同學,後來的戀愛對象張克南:黃亞萍的男友高玉德:高加林的父親劉立本:劉巧珍的父親高明樓:村裏的大隊書記德順老漢:村裏的光棍,極其疼愛高加林
路遙的中篇小説一共有二十三個章節,到第二十章的時候,已經接近尾聲。巧珍和高加林的感情最終塵埃落定,就此錯過。
高加林提出分手以後,巧珍心灰意冷,選擇嫁給追求自己很久的馬栓。
而彼此的高加林,正當得意之時,他代表縣裏去參加省裏的活動,滿腦子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來,憧憬着黃亞萍許給自己的未來。
黃亞萍是城市獨生女,她的父母不久就要調回南京老家,當時黃亞萍告訴高加林:“你跟我去南京,到時候我讓父母幫你找工作,讓你去省報當記者。”
高加林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他一心向往外面的大世界,自然抵不住這樣的誘惑,思來想去,他選擇和農村的女友巧珍分手。
他沒有否認過對巧珍的愛,但是他覺得,巧珍和自己不適合。
如果他一輩子都留在農村當個農民,那麼他跟巧珍結婚再合適不過了。可自己是有遠大志向的,有滿腔抱負等着實現,怎麼可能甘心當一個農民呢。
巧珍雖然漂亮、善良又賢惠,但是巧珍不識字,沒文化,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共同語言。
高加林滿腦子都是詩詞歌賦,是國際形勢,是石油,是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巧珍呢,滿腦子都想着種地,想着家裏的豬下了幾個仔,想着高加林的被子夠不夠暖,錢夠不夠花。
巧珍心裏只有高加林一個人,但是高加林心裏卻裝着一個遠大的世界。
尤其是高加林到縣城當了記者,和黃亞萍重逢以後,心裏更是沒有了巧珍的位置。他總是時不時地拿巧珍和黃亞萍作對比,而後覺得黃亞萍哪都好,覺得和巧珍在一起,怎麼都彆扭。
其實,巧珍還是以前的那個巧珍,只是高加林不再是以前的那個高加林了。
現實就像一道鴻溝,隨着時間往前推移,他們之間的距離也隨之加大,直到黃亞萍為了和高加林在一起,不惜和自己的談了兩年多的男友張克南分手,高加林心裏的防線才徹底崩塌。
黃亞萍許的光明的未來,高加林沒有辦法拒絕。以防夜長夢多,高加林直接和巧珍提出了分手。這一刻,巧珍心裏所有的夢,全都破碎了。
她縱然深愛高加林,但也知道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她選擇成全他,即便分手了也無法恨他,依然希望他過得好。
她之所以那麼快就嫁給馬栓,就是想讓自己儘快死心,儘快拋下過去,往前走。
巧珍是懂事的,善良的,但是這種懂事和善良令人格外心疼,看過路遙這部《人生》的讀者,沒有人不喜歡巧珍,也沒有人不心疼巧珍。
在巧珍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曾經那麼深愛一個人,結果越是深愛,就越是卑微,越是卑微,就越是容易被傷害。
很多人説,即便沒有黃亞萍的出現,高加林和巧珍也很難會有圓滿幸福的結局,因為高加林和巧珍,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如果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太大,是很難步伐一致的。
真正的門當户對,並不僅僅是指物質上,更多的是指精神上,從這個角度來説,高加林和巧珍是無法達成一致的。高加林是知識分子,而巧珍不識字,他們永遠都不可能有共同語言,他們在精神上,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但即便如此,這也並不是高加林那麼輕易就拋棄巧珍的理由,巧珍曾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陪在身邊,後來不需要了,就過河拆橋了。
這對於巧珍來説,是語言無法形容的心理傷害。
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説,愛情裏最大的傷害從來都不是不愛,而是需要的時候就愛,不需要的時候就提出分開。這會讓人覺得,自己是被利用的,而不是被愛着的。
然而,換個角度來想,高加林和巧珍分手這件事,以及後來巧珍嫁給馬栓這件事,通通都揭露了同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戀愛可以不必門當户對,但是結婚一定要。
高加林是當時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高中生,原先在村裏當老師,後來被關係户頂替回村當了農民,正是在當農民期間,和農村姑娘談起了戀愛。也只有高加林當農民的時候,巧珍才覺得自己是配得上他的。
後來他走後門當了縣裏的記者,他和巧珍之間距離,又一次被拉開了。
高加林和巧珍從在一起,再到分開,有一個人一直都在背後默默守護着,祝福着。這個人就是深愛巧珍的——馬栓。
馬栓早在巧珍和高加林在一起之前,就一直都在默默追求她,曾無數次去他們家提親。只可惜那時候的巧珍,心裏只有高加林,無論如何不肯給馬栓留出半點位置。
後來,高加林和巧珍分手了,巧珍的名譽從此損壞了,但即便如此,馬栓依然堅定不移地守着巧珍,希望巧珍能嫁給自己,希望自己能有機會,給予巧珍幸福。
巧珍嫁給馬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感動。
高加林提出分手,給她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但是她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選擇鼓起勇氣往前走,這時候她猛然回頭,發現馬栓依然在身後。
於是,不再尋覓了,不再奢望了,毅然決然接受馬栓,從此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組建家庭,好好生活。
馬栓在向巧珍表白的時候,説了一段特別樸實的話,正是這段表白,揭露了一條最現實的婚戀觀:門當户對。
當時,巧珍問馬栓:“你真的要娶我嗎?我已經在村前莊後名譽不好了,難道你不嫌……”
馬栓叫道:“不嫌!這有什麼哩!年輕人,誰沒個三曲兩折?再説了,你也別怪高老師,人家現在成了國家幹部,你又不識字,人家和你過不到一塊。
咱鄉俗話説,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南瓜,咱兩個沒有文化,正能合在一塊兒哩!巧珍,我不會叫你一輩子受苦的!我有力氣,心眼也不死,我一輩子就是當牛做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鄉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正是這段話,讓巧珍堅定了嫁給馬栓的心,也正式這段告白,揭露了一條最現實的婚戀標準,那就是:戀愛可以不必門當户對,但結婚一定要門當户對。
如果夫妻兩個人本就處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裏,完全沒有任何共同語言,那麼不管如何勉強,總也免不了磕磕絆絆。
從這個角度來説,巧珍選擇和馬栓在一起,是明智的,至少馬栓是真心實意地愛她,會對她好。而高加林呢,即便巧珍再如何愛他,在他面前,始終都是卑微的,感情一旦失衡了,就沒有任何幸福可言了。
婚姻關係到一個人的一生,如果現在的你尚且沒有結婚,那麼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務必考慮一下兩個人是否三觀一致,是否有共同語言,是否在精神上門當户對。
物質上的差距尚且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去克服,但是精神上的差距,該如何克服呢?如果兩個人從一開始就處在兩個世界,那麼即便再相愛,也不過是貌合神離罷了。
高加林和巧珍分手,巧珍選擇嫁給同樣不識字的巧珍,這看似有些殘忍,但的確很現實。巧珍和馬栓是相似的人,他們同樣不識字,同樣善良、勤勞又樸實,從現實的角度來説,他們未必是相愛的,但他們是合適的。
那麼,最終我們是嫁給愛情,還是嫁給合適,由我們自身決定,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選擇了誰,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一生,請務必慎重、再慎重。
END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結婚的時候,需要講究門當户對嗎?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