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教育出來的學生也有所不同,有的孩子開朗自信、積極向上,有的孩子自卑、懦弱,有的孩子學習自覺、學業優異,有的孩子卻讓父母操碎了心。
心理學研究已證明: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而一個家庭具有這三個特徵,那就是孩子的最大的幸福。
父母關係和諧,氣氛和睦的家庭。
心理學家武志紅説: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會充滿幸福感。
家庭是傳遞愛的載體,從父母傳給孩子,再由孩子向下傳遞。一個家庭中,放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夫妻關係,而不是親子關係。
尹建莉老師曾説過:“夫妻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底色。”夫妻關係的好壞決定着一個家庭的氣氛。
而一個家庭,其氛圍如何,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假如父母之間感情冷漠,有隔閡,家庭氛圍壓抑沉悶,那麼日久天長之後,孩子也會變得自私、冷漠、怯懦、卑微。
而父母關係互敬互愛、感情真摯,家庭氛圍温馨幸福,那麼潛移默化之下,孩子也會變得友善、温和、誠實。
一個父母關係和諧,氛圍和睦的家庭,還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安全感,給樹立正確的家庭觀,讓孩子學會愛,和麪對生活的底氣,孩子不會懼怕任何困難和挫折,因為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失敗了,家永遠是他的後盾和療傷的地方。
黃磊與妻子孫莉相愛20多年,一直恩愛如初,黃磊説:“離開她我不會幸福。”孫莉説:‘’我們倆不分紅臉白臉,從來都是一起面對。”
有這樣相愛的父母,他們的女兒黃多多善良懂事、多才多藝,開朗自信。
德國家庭治療師海靈格強調,“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有優先權”,做父母的切不可為了“愛孩子”而忽略配偶。
夫妻之間,在生活難免會爭吵,有矛盾,但一個家庭的幸福,不是靠委曲求全,不是靠表面的維持,而是需要雙方的付出、經營。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關係和諧,共同帶給孩子一個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父母能和孩子好好説話的家庭。
據教育研究部門對我國家庭的調查:
有70%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幸福,覺得自己和父母有距離;而73%的媽媽坦言,還沒有找到與孩子正確溝通的辦法。
孩子覺得跟父母有距離,是因為孩子和父母的溝通沒有達到順暢,如果雙方的溝通沒有問題,孩子的想法,父母知曉,並且能幫助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親密的,就不會存在距離,孩子也不會因此感到不幸福。
為什麼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會成為橫在親子關係的一個問題呢?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開頭就説: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親子關係出現溝通的問題是在於我們做父母的沒有跟孩子好好説話。
當孩子做錯了事,或犯了錯誤,做父母的是怎樣對孩子説話的?
你是用言語耐心詢問,安撫孩子?還是情緒失控,大聲呵斥、責怪孩子?
會好好跟孩子説話的父母,至少是個情緒穩定的父母,而父母情緒穩定,家庭氣氛是温暖的。
而一個不會好好説話的家庭,整天充斥着打罵聲,吵架聲,父母動不動就對孩子呵責,吼叫,在這樣家庭生活的孩子,不會跟父母溝通,還會讓孩子感到自卑、恐懼。
美國家庭教育專家史蒂文説:“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長捨得拿出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以一種平等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
決定一個家庭幸福的原因,不是貧窮或富有,而是父母與孩子相處時的態度,是父母所展露的情緒或脾氣。
所以説,一個父母能好好説話的家庭的孩子,是幸福的,很容易跟父母搭起溝通的橋樑,父母能傾聽自己的煩惱,幫助自己。
父母終身學習,能給予孩子支持的家庭。
楊絳先生説過: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啓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的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父母學習成長是孩子最大的幸福!父母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瞭解孩子的發展,給予孩子必要的支持。
而父母停止學習,故步自封,不但不會引領孩子更好地成長,還會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有個49歲的父親為了跟女兒有更多的共同話題,每天苦學5小時拿下法考。
“法考”是被稱為“天下第一難考”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這位父親他本科專業是理科,工作中幾乎不涉及法律,
因為女兒是學法律的,他對法律也漸漸產生了興趣,為了跟女兒有更多共同話題,交流時有共同話題可説,所以才想着去法考。這位父親經過每天5個小時的刻苦學習,最終通過了考試。
女兒明年也要參加法考,對考試很有信心,有父親給自己做指導,一定沒問題的。
這個女兒是幸福的,父母一直緊跟着孩子的腳步。因為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父母的學習成長,因為父母永遠給不了孩子自己沒有的!
作為父母都疼愛孩子,希望自己孩子能幸福。在一個父母相愛、父母和孩子好好説話,並且父母終身學習的家庭,孩子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