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京西老街坊安享古道新生活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綜合

來源標題:京西老街坊安享古道新生活

炎炎夏日,模式口村平房小院兒裏青磚鋪地漫出一陣沁涼。硬山齊脊、磚石斗拱的老房子乾淨規整,院牆下一大株白蘭花陣陣吐香。幾位老街坊坐在院子裏喝茶聊天,十分愜意。這兩天,模式口村正在更換自來水管道和智能水錶,已經服役了40多年的老管道終於退休了,這讓大夥兒特別高興。

這要擱在以前的7月,大夥兒可沒這份閒情逸致,“那基本上都忙着舀水!”胡瑞啓、趙月玲、韋春燕是在石景山模式口村住了一輩子的老街坊,今年都已年過六旬。在他們印象裏,模式口改造前,幾乎年年夏季汛期,衚衕裏都因為下雨積水忙得一塌糊塗。

一條長1380米的悠久老街,從石景山區模式口村穿過,這就是著名的模式口大街,是舊時京西駝鈴古道的一部分。因為老舍先生筆下的駱駝祥子,京西古道模式口遠近聞名。但在今年62歲的胡瑞啓老先生的記憶中,幾十年前的模式口地區沒有上下水,道路坑窪,排水設施更無從談起。

除了道路、管線急需修理,模式口村的環境問題也很突出。

模式口村沿街分佈着法海寺、承恩寺兩家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慈善寺、田義墓、冰川館等眾多文物景點,可這裏卻在很長時間內,遊商雲集、交通擁堵、噪音嘈雜,周邊百姓叫苦連連。

一邊是老百姓天天反映,一邊是執法力量薄弱。金頂街街道綜合執法隊隊長漆瑜回憶當時:每次執法都是前腳剛走,後腳立刻又擺上攤兒了。

店鋪裏歸工商、街面上歸城管,非法行醫歸醫藥、交通違法又歸交通隊,雖然經常執法,但人流密集、攤位流動,執法難度大,執法部門又各管一攤,難以形成合力。法律法規之間經常出現空隙地帶,部門分割、條塊分割,削弱了執法力量和效果。

石景山區大膽實踐,在全市率先開展城市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執法力量中心下移,實現基層城市管理執法力量的有效整合。圍繞市容環境、生態環境、設施環境和秩序環境這“四大環境”,形成“區級指揮、部門共治、街道統籌”的三級響應體系。改革中,石景山區將相關執法管理職能下沉,對街道進行擴權,公安、食藥、安監、環保、工商、交通、消防等部門均調派專人到街道上崗。

街道有了自己的執法隊伍,治理模式口大街的亂象就有了新章法。利用“街道吹哨”的權力,一下子就招呼來區裏23個相關的職能部門,城管、公安、交通等執法部門每天早上5時開始,對模式口大街的6個進出口設卡檢查,勸阻遊商進入;工商、食藥監等部門分別對門店和食品商户進行檢查登記;公安部門核查出租房屋流動人口辦理居住證情況,交通隊對停放在路邊的“殭屍車”進行清理。經過集中治理,模式口古道終於恢復了寧靜。

此後,執法站駐街,防止亂象反彈。同時,優化模式口大街環境,交通支隊對模式口地區駐區單位、常住居民、市場、坐商的機動車進行信息登記,出台相關車輛管理規定。騰出來的市場空地,也被改建為停車場,供居民使用。區市政管理部門針對模式口地區排水、道路等市政設施老舊的情況,開展環境整治工程。區公園管理中心則整治改善了法海寺公園及周邊情況,改造法海寺文化廣場。老街坊們休閒健身,有了去處。

據瞭解,從今年7月1日起,石景山區已將5類、共430項行政執法職權下放至街道辦事處,同時在現有城管執法編制總量內,進一步向街道下沉執法編制,實現街道執法編制在本區城管執法編制總量中佔比達到85%,以充實街道一線執法力量,讓更多的城市管理問題化解在基層。

探索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向基層延伸,讓模式口老街坊們真正享受到京西古道的雅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