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三新”領域職工入會難 全國總工會有“實招”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 餘湛奕)針對“三新”領域職工入會難的問題,中華全國總工會基層工作部部長金善文27日表示,針對他們就業靈活、組織形式多樣等特點,因地制宜探索建會模式,怎麼有利於組織他們,就怎麼建會。
在當天全總新聞中心召開的第三季度新聞發佈會上,金善文指出,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的“三新”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職工從傳統行業進入“三新”領域,“三新”領域已成為吸納去產能行業職工、退役軍人、大學生、農民工等羣體就業的重要渠道。
“據統計,2019年以來,國家已經公佈了3批共38個新職業,絕大多數屬於‘三新’領域。”金善文表示,疫情之下在線新經濟還帶來了“共享員工”,如人才借用、派遣、租賃;帶來了協議工作者、外部諮詢顧問等新的形態。
據瞭解,與傳統勞動就業形式不同,“三新”領域勞動就業困難主要表現在一些平台就業、靈活就業羣體未建立標準化的勞動關係,其入會資格還存在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礙;這些羣體分散流動的就業方式,與工會屬地化組建和管理為主的傳統方式不相適應;入會後的經費保障、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都與傳統行業有所區別。因此,推進“三新”領域職工入會是一項艱鉅任務,也是複雜的系統工程。
金善文表示,近年來,各級工會採取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是針對他們就業靈活、組織形式多樣等特點,因地制宜探索建會模式,通過“三新”領域職工集中的企業“單獨建”、龍頭企業“牽頭建”、藉助行業力量“推動建”等方式,怎麼有利於組織他們,就怎麼建會。
二是針對他們流動分散等特點,採取網上申請入會、建立流動入會窗口、依託“小三級”工會區域兜底,特別是建好建強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發揮聯合會的覆蓋作用。
三是針對他們對工會認知率偏低等問題,注重在宣傳引導上下功夫,通過培訓座談、熱線解答、發放宣傳摺頁、播放宣傳片等多種方式,藉助工會媒體、“智慧工會”、工會APP、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平台,打造適合不同受眾、不同人羣的立體化宣傳格局。
四是針對工會“粘性”不夠問題,積極探索服務方式和保障舉措,以服務影響職工、吸引職工入會。
“全總與交通運輸部聯合開展‘司機之家’建設,到2019年底全國已有182家‘司機之家’投入運營;福建省總工會在全省推廣建設共享職工之家,打造‘十分鐘服務圈’,讓包括‘三新’職工在內的廣大職工能就近享受到工會組織的服務,受到了廣泛好評。”金善文説。
近年來,各級工會積極探索推行了“網上申請入會”的新方式,對此金善文表示,讓職工只需“手指動動”即可加入工會,進一步拉近了工會與職工的距離,受到了職工的普遍歡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