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高難度人工耳蝸植入術 5歲女童有望重獲新“聲”
手術現場。
紅網時刻6月12日訊(通訊員 李晶)6月10日,在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湖南省耳鼻咽喉學科領軍人才、人工耳蝸植入先驅馮永及其團隊,為衡陽5歲雙耳極重度感應神經性耳聾,中耳、內耳畸形患兒江小燕(化名)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人工耳蝸植入術,1個月後通過開機調試,小燕將有望首次進入“有聲世界”,對於孩子的爸爸來説,最迫切的願望除了聽到孩子喊爸爸媽媽外,還希望孩子能親口向救治她的“馮伯伯”道謝。
忽視檢查孩子早產 女童3歲時被診斷極重度耳聾
江小燕一家是湖南衡陽人,她是家中第三個孩子,今年5歲。江小燕(化名)的媽媽在懷第三胎(江小燕)期間只做過2次產檢,後因羊水不足,提前2個月產下了江小燕,孩子出生後也沒做詳細體檢,就被送往老家生活。
江家原本就不富裕,平時僅靠江爸爸一人在外做電工,要負擔家2位老人、3個孩子的生活,江家大兒子12歲,還患有自閉症。在江小燕1歲時,媽媽遠赴深圳打工,希望籌集費用幫兒子治病。“白天,燕子的爸爸在外面做事,孩子就跟奶奶一起生活,只有晚上爸爸才能陪會孩子,我只能在過年回家。想家人的時候就視頻,每次小燕都會笑,但從不説話”,媽媽回憶。起初家人以為只是小燕“語遲”,沒及時帶她去就醫,可到3歲時小燕還不會説話,對外界也沒有任何反應,江爸爸開始急了,才趕緊帶孩子到醫院完善檢查,檢查結果對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小燕中耳、內耳畸形,聽神經發育異常,雙耳極重度神經性耳聾。
明確診斷之後,江爸爸開始帶着小燕到長沙輾轉就醫,均被告知恢復聽力的唯一方法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術,但考慮到孩子內耳畸形,手術難度特別大,而且籌集治療費用對於這個家庭來説更是困難重重。“當時我們沒有經濟能力做手術,只能暫時擱置治療,希望多賺點錢再幫孩子治病。”
今年,江小燕已經5歲了,其他同齡孩子都在幼兒園學習,她只能默默待在家裏,每天相伴的只有電視上“無聲”的動畫片。“她每天會等8歲的姐姐下課,姐姐做作業,她會跟着拿筆寫字;姐姐在家跳舞,她也會不自覺地跳動起來。”每次看到這種場景,江爸爸心裏都非常難受。
非正常解剖結構 人工耳蝸植入術充滿風險和挑戰
江爸爸雖然無法讓女兒馬上手術,但他平時會通過很多途徑瞭解人工耳蝸知識。在多渠道諮詢後,他明白了女兒手術的複雜與難度,他了解到馮永是湖南省耳鼻咽喉學科領軍人才、人工耳蝸植入先驅,2002年就開始致力於湖南省首例人工耳蝸植入,至今已完成2000多例,年齡最小的為8個多月,年齡最大的有80多歲。2019年,馮永被任命為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院長,利用專業優勢帶領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迅速發展。目前該院已成為人工耳蝸救治項目定點醫院,可以幫助更多的聽障患者告別無聲世界。
今年6月,江爸爸帶着小燕來到長沙,慕名找到了馮永,希望能為孩子爭取最後一絲復聰的希望。馮永接診後,詳細詢問病史,完善檢查後診斷江小燕為雙耳極重度感應神經性耳聾、中耳發育不良、內耳Mondini畸形,聽神經病可疑,生長髮育遲緩,手術難度確實非常大。“雖然手術難度很大,但孩子這麼小,她渴望擁有傾聽世界美好聲音的權利。”在瞭解家庭情況和就醫艱辛後,馮永決定為孩子進行人工耳蝸植入術。
“年齡越小的患者,手術路徑較成人、大齡兒童更加狹窄,這對醫生的臨牀技術水平和經驗判斷都有極高要求。”為了降低手術風險,在馮永、主任周芳的帶領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組織兒科、放射科、麻醉科等科室會診,對此次手術可能出現的難點進行全面評估,並做了充分又精細的術前準備。
6月10日上午8:30,一場高難度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在醫院進行。馮永主刀,周芳、副主任醫師楊中純、醫師龔巍等緊密配合,術中發現患兒中耳、內耳畸形嚴重,手術難度遠超術前預期,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堅持奮戰,比正常耳蝸植入多花了近3倍的時間,最終成功為江小燕植入電極,順利完成該院首例高難度人工耳蝸植入術。次日清晨馮永帶領團隊查房,孩子身體指徵恢復良好,未發現術後相關併發症。小燕的爸爸非常感謝馮永及團隊的救治,他希望孩子能親口向伸出援手的馮永説聲“謝謝”。
“一般人工耳蝸植入患者,術後恢復順利的話,一週拆除傷口縫線後即可出院,一個月後開機調試,正常者即可獲得聽力反應,再經過語言康復、調機等方式,即可獲得言語能力。”小燕的龔巍表示。
警惕寶寶“語遲” 耳聾患兒可手術重獲新“聲”
“一般正常的孩子,出生幾天後就會有聽力反應,三四個月會對周圍聲音有反應,會尋找聲源;六、七個月左右可以聽懂自己名字;一歲左右可以學會簡單詞語表達。”據周芳介紹,我國的新生兒目前出生後即會進行聽力初篩,若聽力初篩未通過,會建議一個月左右複查;若仍未通過,家長應儘快帶孩子到有條件的醫院完成聽力檢測、耳聾基因檢測等檢查,評估聽力情況。一般6個月前完成首次全面聽力檢查評估,再根據建議及早進行影像學檢查和聽力干預(助聽器或人工耳蝸)。
“極重度耳聾或全聾患者,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當無法藉助助聽器時,應儘快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據馮永表示,人工耳蝸主要用於重度和極重度感應神經性耳聾患者,近年來,一些內耳畸形的病例也可接受耳蝸植入獲得一定聽力。人工耳蝸可分為體內植入部分和體外言語處理器,主要通過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刺激產生神經反應而發生作用。理論上,神經傳導通路正常的耳聾患者通過耳蝸手術,均能獲得較好的聽力反應,再經過言語康復訓練,可獲得良好説話能力。一般人工耳蝸植入最佳時期是言語發育完成前(學齡前),且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建議1歲左右。大齡語前聾患兒進行人工耳蝸植入,需接受較長時間的聽力語言訓練,語言康復效果相對較差。語後聾患者一般沒有年齡限制,但也是越早植入效果越好。馮永曾提出過“三級干預體系實現規模化防控”,把防控耳聾劃分為三個階段:出生前產前基因診斷,防範耳聾孩子的出現;出生後進行新生兒聽力篩選,做到及早預防和早干預;在孩子成年後再次進行基因診斷,並進行婚育指導,實現患者下一代的優生優育,研究內容曾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前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已經申請為人工耳蝸救治項目定點醫院。符合湖南省新農合及長沙市居民醫保的先天性耳聾患兒(0-6歲)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享受醫療專項救治,並可按大病救助政策對住院費用按比例進行報銷。在6月30日前到該院接受人工耳蝸手術的所有患者,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指定產品型號均可獲得4萬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