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何軍服寧願用紐扣都不用更方便的拉鍊?美軍用過一次,結局悲慘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綜合

軍服,因為軍人的獨特的職業風格,所以也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軍服能夠體現出個這個時代的戰爭方式和一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多方面的背景,可以作為一個時代的縮影。

在冷兵器時代,士兵的軍服隨着生產水平的提高,經歷了由皮革製造到鐵製盔甲的過程。 《釋名·釋兵》中就對中國古代的盔甲有過介紹“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而在中世紀的西方,重型騎兵甚至做到了全身重鎧。古代的鎧甲作為士兵的軍服,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護了士兵,減輕了冷兵器造成的傷害。

軍服在作為士兵防具的同時,也是軍容的體現,在戰場上,威壯的軍容對敵軍的震懾性極強。《國語.吳語》就曾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攻打晉國。吳軍士兵“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丹甲,望之如火”。這也是如火如荼成語的來歷,身穿各色戰甲,方陣列隊的吳軍讓晉軍望之生畏,未戰先怯,最終吳軍大勝。

帶了近現代,隨着熱兵器的出現,軍服也隨着時代的需求進行着變革。以輕便、防護、體現軍容為原則進行設計。但是在軍服設計的歷史上,也曾有過失誤,這次失敗的設計,讓20世紀初期的美軍士兵苦不堪言。

1893年左右,最早的拉鍊在美國誕生,而拉鍊最先用到的地方,就是軍服。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意識到拉鍊可以提高軍人穿衣速度,於是首次訂購了大量的拉鍊用於士兵軍服。這種帶有拉鍊的新式軍服受到了美軍士兵的喜愛,被廣泛裝備於美軍各個兵種,為美軍作戰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但是隨着戰爭的進行,拉鍊式軍服的一個致命的缺陷開始暴露出來,那就是太容易損壞。在戰場上,拉鍊一旦損壞,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一是緊急戰況發生的時候,有的士兵根本無法穿上軍服獲得防護。二是一旦士兵受傷而拉鍊損壞導致軍服脱不下,就會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在戰爭中,每分每秒都是對生命的考驗。

所以拉鍊軍服看似方便了士兵,節約了時間。但是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就會給士兵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美軍高層也發現了這種軍服存在的弊端,並逐漸取消了拉鍊軍服的生產,恢復了紐扣式軍服。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拉鍊的生產和設計也越來越科學,不再容易損壞,被大量運用在普通居民的衣服上,成為了時尚潮流。如今還有極少數的一些國家在使用拉鍊式的軍服,比如韓國的新式軍裝。但是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軍服依舊採用紐扣式的設計,只在一些非戰時使用的軍裝上使用了拉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