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拿家裏100元錢,兩位爸爸的不同做法,會給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
偷,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
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告誡孩子説不能“偷”東西。“偷”,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
但是,教育孩子這種事不是説説就可以了的。家長平時如果不注意自身的行為的話,就算家長對孩子進行了説教,有時候也沒那麼有用。
孩子“偷拿”100元錢,兩位爸爸不同的做法,讓孩子的人生截然不同:
第一位爸爸:
小剛的爸爸平時對小剛管教十分嚴厲。他認為,不管家境如何,男孩兒都應該“窮養”。
所以説,從小剛小的時候開始,小剛的爸爸就很少給孩子零花錢。一旦發現孩子有攢錢的行為,攢的錢多了一些的話,小剛的爸爸還會收回一部分零用錢,只給孩子留下一點點錢。
小剛的爸爸以為這樣會讓小剛養成節儉的好習慣,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最近家裏卻丟了100元錢。而且他非常確定,這錢一定是少了。
小剛的爸爸在發現錢不見了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問妻子,結果妻子説自己沒動。小剛的爸爸就懷疑到了兒子身上,於是就去質問兒子。
小剛見爸爸生氣了,就承認了。可小剛的爸爸聽後並沒有消氣,反而打了小剛一頓,給小剛留下了極深的陰影。
而小剛當初偷錢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朋友生了重病,學校組織捐款,自己想多捐一點還害怕爸爸不同意,才偷拿的。但是小剛的爸爸並沒有問過,這讓小剛十分怨恨父親,從那以後,他也沒有再聽過父親的話,總是和父親對着幹,還成為了一個小混混。
第二位爸爸:
小宇的爸爸是做生意的,雖然沒什麼學歷,但是平時很會辦事,也很有情商。所以説,小宇的爸爸平時在教育孩子上很有一套。
最近,小宇的爸爸發現自己丟了100元錢。他經過反覆確認以後,確定了這錢是孩子拿的,而且還知道是孩子用來給同學過生日的。
知道這些事情以後,小宇的爸爸並沒有聲張,只不過就是在飯桌上輕描淡寫地説了句:“最近家裏好像有小偷,我放在牀頭櫃裏的100元錢不見了,我要不要報警呢。”
小宇聽後,有些害怕,很快就承認了錯誤,和父親説明了情況。從這以後,小宇再也沒有偷過東西,長大後也成為了一個誠實、正直、孝順的人。
雖然説兩位爸爸是遇見了相同的事情,但是他們的解決方式卻很不同。而這兩種方式,也讓兩個孩子的人生變得截然不同。
家長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
1. 暴力解決問題,只會激化矛盾,讓孩子變得消極暴躁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非常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他們覺得這種方法見效快,還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實,這種方式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方式。家長使用的次數越多,對親子關係的損害就越大,孩子以後就會越叛逆,越容易成為一個負能量滿滿的人。
所以説,這種暴力的方式到最後只會激化矛盾,讓孩子成為一個消極、暴躁的人。
2. 用温和的方式引導孩子,不僅解決了問題,孩子還會更優秀
當家長用一種温和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能主動和父母承認錯誤,並保證不再犯,變得越來越優秀。這種處理方式是真正對孩子好的方式,因為家長給孩子留了面子。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這種態度,而願意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親子關係也不會受到影響。
所以説,由此可見,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時,我們不妨換一種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樣結果也許會更好。
育兒小貼士:
現在的家長,大多都非常喜歡用説教和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他們總是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了,但其實並不是。這兩種方式其實是最無能的方式,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如果真的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長還是需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