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年的時候都會有些調皮,有時候還會闖禍。一般來説孩子犯一些小錯,大人都能夠理解,可是遇到無理取鬧的熊孩子就讓人招架不住了,其實最惹人煩的是,那些不會管教自己孩子,任由自己的孩子熊下去的熊家長。
林先生就遭遇了這樣一對熊孩子和熊家長。林先生在自己家的院子裏種了一棵蘋果樹,因為他平時也是讓果樹自由生長,果樹結的果子也不多,林先生也不會經常去摘蘋果。可是就這樣一棵不起眼的蘋果樹,卻引起了隔壁家6歲小男孩的注意。
一天中午,林先生在家午休後起來上廁所,突然聽到院子裏有動靜,隨後就聽到孩子“啊”地一聲掉在了地上,原來隔壁的孩子趁林先生午休來摘蘋果吃,當看到林先生出來後,由於過度緊張,不小心從樹上掉了下來。
他急忙跑出去詢問孩子的傷情,孩子的哭聲也引來了他的父母,看到眼前這幅場景,孩子的家長不是去關心孩子,而是警告林先生“你別想逃脱責任,孩子的醫藥費就是你承擔了,現在跟我們上醫院”,林先生有苦説不出。
隔壁的兒子,明顯是從他家裏翻牆,到自己院子裏“偷”東西的,明明自己也是受害者,為什麼卻成了替罪羊。可是林先生看着孩子邊哭邊嚎感覺也非常心疼,因此答應了跟孩子去醫院。孩子因為摔落的高度很高,所以雙腿都骨折了,現在需要3萬元手術費。
孩子的家長要求林先生承擔手術的費用,林先生感覺這簡直就是蠻不講理拒絕了。最終林先生架不住對方,天天來騷擾自己還是妥協了,支付了一部分醫藥費。
從此以後林先生跟鄰居老死不相往來,還好林先生的兒子不久,就在城裏買了房子,把林先生接過去住了,自己再也不用看見“熊孩子”和“熊家長”了。
孩子闖禍後家長應該怎樣做才不會把孩子教成“熊孩子”?
1、主動承擔孩子造成的損失
有的時候孩子闖禍,不只是禍害自己的家人,還會給第三人造成損失。如果孩子給他人帶來的損失,家長一定要主動承擔,因為這是作為家長的責任。家長沒有教育好孩子,理應為孩子承擔責任。家長可以包容孩子的錯誤,可是他人沒有原諒孩子的義務,家長主動承擔損失,也是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家長對待孩子錯誤的態度,影響着孩子的是非觀的養成。孩子做錯了事情不是大事,但是孩子如果養成了錯誤的是非觀,就會影響孩子整個人生。有的時候父母心疼孩子,不願意孩子受到懲罰,所以會替孩子開脱責任,甚至自己攬下責任,這樣的行為看似是在保護孩子其實卻埋下了隱患。
父母這種處理錯誤的方式,會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從此變得肆意妄為。孩子闖禍之後,家長應該藉此教育孩子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首先就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確做錯了,給別人造成了傷害。
3、約定一定的懲罰機制
有的時候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這可能是沒有約定懲罰機制導致的,懲罰機制的設置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種規則意識。孩子一次犯錯是可以原諒的,第二次犯錯也是可以商量的,可是如果屢教不改那就不好了。一般來説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單靠講道理很難永久性根除孩子的錯誤。
所以説在孩子闖禍之後,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定的懲罰措施,警示孩子再次犯錯就要受到懲罰,當然這裏的懲罰不一定要是肉體懲罰。肉體懲罰會對孩子身心造成傷害,所以這裏不提倡對孩子進行肉體懲罰,最好是對孩子進行精神上的懲罰,這樣既能起到警戒的作用,也不會傷害孩子。
讓熊孩子如此猖狂的往往都是熊家長,其實熊家長看似在保護孩子,實則在傷害孩子。孩子從小沒有學會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就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各位網友,大家覺得“熊孩子”和“熊家長”哪個更致命?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