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涉外商店20年未進新人 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綜合

  涉外商店20年未進新人,背後原因讓人深思。隨着電商衝擊,曾經風光無限的實體百貨店都在尋求出路。然而在北京寸土寸金的長安街沿線,卻有一家商店像“文物”幾十年少有變化。這就是北京友誼商店,曾經作為國內最早的涉外商店之一,是新中國第一家為常駐外賓、旅遊團隊提供服務的大規模涉外商店。

涉外商店20年未進新人 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如今,在一排排白熾燈管的照射下,友誼商店三層珠寶玉器古玩物件數年如一日地被陳列在玻璃櫃台裏,平日碩大的賣場裏整整半天難覓一個顧客,售貨員隨意閒聊,或是玩手機打發着時間。有關友誼商店的改造傳聞曾經一波三折,2007年澳門首富何鴻燊曾宣佈注資40億元對其進行全面改造,但項目改造無疾而終。隨着今年市規劃委網站發佈友誼大廈項目設計方案審查意見,這座地標建築有望再次進行大手術。

  賣場內半天沒顧客貨籤泛黃白熾燈壞了三分之一

  工作日的下午,從車水馬龍的長安街走進友誼商店,一種穿越感就撲面而來。一層銷售珠寶的櫃枱,三位身穿淺藍色襯衫工服的售貨員分別守着空蕩蕩的賣場,只有一位顧客和售貨員聊着家常。從店內坐直梯上到4層,這裏主要銷售精品字畫、真絲地毯,整個樓層只見到一位售貨員。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友誼商店逗留的4個小時裏,兩次到訪這層,空曠的賣場裏一位顧客也沒有遇到。

  牆上掛起的國畫略顯浮塵,售價一千元至數千元不等,至於上一次是什麼時間銷售出去的,這位售貨員並不願透露。如果再想打聽友誼商店這些年的運營情況,售貨員只説:“您應該找我們領導問,聽底下人發牢騷,那都沒有用。”

  友誼商店的三層以經營珠寶鑽翠、精雕玉器、金銀製品、雕漆製品、景泰藍、文房四寶為主。不難發現的是,貨架上的紫砂壺披了一層灰,櫃枱裏翡翠吊墜玉鐲的價籤已經泛黃。由於這層經營面積大,有多個櫃枱甚至沒有售貨員值守。如果消費者只是閒逛,售貨員並不會主動搭訕。想看什麼商品,可以喊售貨員來幫忙。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層賣場樓層頂部的白熾燈燈管壞了至少三分之一,售貨員使用的還是上個世紀的電鍍摺疊椅。從商品數量和品類上看,三層算得上是友誼商店的主力樓層,這裏的售貨員有六七位,較其他樓層多出不少,但同樣由於顧客稀少,售貨員或是聊天、或是玩手機打發時間。

  中國最早涉外商店伴隨對外開放走下神壇

  然而這座化石般的賣場,往日的高貴與輝煌,卻是老北京人共同的記憶。

  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的1951 年5 月,中央貿易部就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瀋陽5 個城市建立了高級消費品商店,為首長提供稀缺、緊俏和質優商品的特殊供應。而友誼商店最為獨特,主要服務的是外國來訪者。

  1964年,北京友誼商店在東華門大街25號開業。當時,友誼商店的口號就是:“市面上有的商品,我們這裏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們必須有;外國時興的,我們也得有!”

  作為國內最早的涉外商店之一,是新中國第一家為常駐外賓、旅遊團隊提供服務的大規模涉外商店。當時,這裏服務對象一度只限於涉外人員( 包括海員、遊客、外交官、留學生等)、華僑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高級幹部; 銷售的商品是進口加特供; 結算方式是外匯和各種兑換券; 服務員要求會説外語,特別是英語和日語。

  如果有人能拿着神秘的外匯券從友誼商店裏買到諸如電視機、手錶、威士忌、可口可樂之類的緊俏品,也是當時人們炫耀的資本。對訪華的各國領導人來説,逛一逛友誼商店幾乎是他們來華的“保留曲目”。

  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外匯券停止使用後,普通中國人終於可以進入友誼商店。據資料記載,到了1991年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大大提高,北京友誼商店似乎在一夜之間被突破最後防線,完成了對中國人的“完全開放”。

  但伴隨着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大批外資零售巨頭蜂擁而入,友誼商店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逐漸迷失方向。隨着北京市場化進程的加劇,百貨商場、大賣場和購物中心開始興起。同時,加上國內貨幣政策的不斷放寬,外籍顧客已可以通過銀聯卡等多種手段進行消費,北京友誼商店早已不是外籍顧客購物的唯一選擇。

  友誼商店凋敝與同樓民企紅火

  對外開放並非是涉外商店走向凋敝的必然命運。友誼商店的賣場雖然門可羅雀,但同一棟樓內,友誼商店出租的二層絲綢專區和一層東北角的進口超市卻生意興隆,這裏在2014年分別轉租給一家民營絲綢企業和一家進口食品超市。

  被重新裝修的二層顯得明亮時尚,顧客也絡繹不絕,兩三位導購忙着招呼顧客。據其中一位導購説,絲綢區域銷量一直不錯,她們忙起來經常中午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雖然沒做過多宣傳,但來這裏購物的既有外國人還有很多回頭客。“好多老外都是奔着絲綢來的,我看他們並不會上樓買東西。”導購人員説。

  同樣,一層的“婕妮王”超市是附近外籍人士和白領經常光顧的地方。這家連鎖超市在京城頗有人緣,由於毗鄰寫字樓、使館區、外交公寓,自2014年進駐友誼商店後,超市的人氣一直很旺。

  到底是什麼讓一座樓內的不同外貿企業冰火兩重天?

  40歲的張一峯(化名)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來到友誼商店,在他之後兩三年,商店裏就沒有再進過新人。作為三層珠寶鑽翠組的老員工,他也能感受到友誼商店與市場環境的格格不入,至於原因,他本能的回答也是:“為什麼這些年沒有改變,這您得問我們領導啊。”

  針對友誼商店近年來經營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北青報記者致電友誼商店總經辦相關負責人,得到的回覆是他們並不清楚市規劃委掛出的公告具體怎麼回事,需要向首商股份的領導請示。而首商股份市場部負責人回覆北青報記者稱,相關領導們正在出差,需要等回京後當面彙報再説。

  “20多年沒進新人了,我一直在等着退休”

  對話人張一峯(化名) 友誼商店櫃枱銷售人員

  北青報:友誼商店裏的售貨員明顯比顧客多很多啊?作為國企,你們有沒有任務指標?現在的商品進貨情況怎麼樣?

  張一峯:人少很正常啊,銷售任務有,但完不成也沒辦法。商業市場環境就這樣,各家也都不好做。三四年前珠寶行業還不錯,現在隨着社會大環境的轉變,送禮的人少了,珠寶翡翠的經營方式也轉成微商、工作室這種私人化經營模式,來自市場的衝擊肯定有。

  前些年我每年還會出差兩三次,到南方去參加訂貨會,但近五年都沒有再出去過,也沒有進過新貨。因為我們進貨手續需要層層審批,但五年前市場進價也比較高,那會兒也不敢進貨了,這些舊款就一直賣到現在。

  有一些代銷、聯營合作廠家的關係是我師傅那一代人留下來的,當年他們是靠着友誼商店起家,現在廠家也會不定期調換貨,但設計最新的款式早就輪不到送到友誼商店來了。

  北青報:友誼商店輝煌的時候您趕上了嗎?

  張一峯:90年代初我中專畢業就來了,那時候就業分配不太好,因為學習好才會分到這兒來。當時就説為友誼商店改造培養人才,不過這一培養,培養了二十多年了。

  帶我的師傅早退休了,我可以説趕上了友誼商店繁榮期的尾巴。剛來的時候掙的工資也比外面多一點,但同期來的不少同學都離開了。到1993年左右,友誼商店也沒有再來過新人。以前一個商品組20多人,後來離職的,退休的,現在一個部門才20多人。

  北青報:現在友誼商店的顧客都是哪些人羣呢?

  張一峯:其實每個省市都有友誼商店,廣州、上海都有,各家改制經營模式各不一樣,但共同點是發展得都不太好。現在來北京友誼商店都是國內的一批老顧客,外國人來的少。我們這裏的東西貨真價實,價格公道。有一批喜歡逛老字號的人定期來,但年輕人肯定不感冒,一般他們轉一圈就走了。

  年初我們也賣過一大筆四五十萬的珠寶玉器,顧客來看了好幾次,一般這樣的顧客我們都會集體服務,有的負責介紹,有的負責開單子、包裝,有的找領導請示打折。

  北青報:這麼蕭條的工作環境,員工們都安於現狀?你的奮鬥目標是什麼?

  張一峯:我的目標就是等着退休啊,都扛了這麼多年了,前幾年也有一些年輕人離職改行,有的人發展還不錯,但對於我來説就是等着退休,也許改造後不好安排,還有內退機會,所以到時候再看看。

  現在單位發的這點工資肯定不夠當前的物價現狀,但我們同事之間不聊錢的事,沒人聊這事,大家聊的都是五花八門,女同志之間有的是能聊呢。

  “長個變臉”為友誼大廈

  友誼商店作為西單商場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時光指針倒轉至2006年7月5日,當天北京西單友誼集團和萃力國際有限公司簽約,友誼商店改造後的設計圖紙和模型也同期對外公佈,雙方將出資40億元,把友誼商店重建成CBD地區又一家包含高檔商場的商務建築及設施集羣。萃力國際的老闆是有“澳門賭王”之稱的何鴻燊。

  時任北京西單友誼集團總經理劉秀玲當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友誼商店重建項目將於2006年底正式啓動,預計2009年上半年竣工, “西友集團主要負責該項目用地,而萃力公司則主要負責該項目建設資金的安排”。萃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何鴻燊表示,合作雙方將斥資40億元人民幣,在友誼商店原址上建設一座澳大利亞設計風格的,集寫字樓、公寓及大型商場於一體的綜合大樓,其中商場佔8層(地上6層,地下2層),辦公樓佔21層。建成後的大樓將由合作雙方共同經營。

  但這一項目始終並未實施。北京房地產業內人士曾對媒體透露,該項目停滯的原因是出在審批環節上。也有參與新友誼大廈設計的PTW中國事務所的員工透露,該項目未能開工緣於合作方合同糾紛,友誼重建項早前曾經擁有另一家簽約夥伴,合約未結束時便有賭王的介入,兩家目前仍有一些糾紛未能解決。

  業內有傳言稱,友誼商店的虧損始於2003年,金額高達千萬。據透露,友誼商店方面希望通過引入“新鮮血液”吸引更多客流,所以自2010年7月引入達芬奇家居。友誼商店的一位內部員工也證實確實因為有糾紛並對簿公堂而導致項目擱淺。他透露,友誼商店已經連年虧損,由於簽約後不少商户擔心友誼商店隨時會被拆建,不敢簽訂較長的合約,最終導致友誼商店貨物不足,嚴重影響了現有的經營。

  2011年,西單商場與新燕莎集團重組後的北京首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亮相。重組前的西單商場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的“西單商場”、“友誼商店”等老字號百貨劃歸首商集團管理。

  友誼商店的命運有望再次轉變,今年7月23日,北京市規劃委網站發佈友誼大廈項目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僅四層的北京友誼商店將變臉,更要拉高身段,變成11層。按照設計方案,友誼商店將建成北京友誼大廈,建築高度159.5米,工程估價19.35億元,建築功能包括辦公、商業、公寓,是長安街沿線建築規模較大的商業設施。建設週期(規劃)從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

  今年3月份,北京市發改委發文表示,經研究,同意北京友誼置業有限公司繼續開發建設北京友誼大廈項目。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78公頃,建築規模26萬平方米,建築高度159.5米,綠地率20%,建築功能包括辦公、商業、公寓。

  這些信息預示着友誼商店有望再度變臉,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友誼商店很多內部員工並不知道此事,而張一峯則透露,從上級領導近期佈置工作的言談話語中,確實能感受到一些微妙的變化,“也可能這次是真的要拆遷改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