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要是發現孩子有秘密了,家長除了偷看日記,還可以這樣做!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綜合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獨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秘密和隱私也越來越多。他會用寫日記或是書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理及情感發展,而不願意主動和父母交流裏面的內容。

如果父母想單純地通過窺探孩子的隱私,來把握孩子的成長軌跡,只會加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案例:

丹丹剛上初中,從小就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上初中後的她依舊會把自己的心事寫進日記本里。有一天,丹丹回到家之後發現自己的日記本被換了位置,丹丹不敢相信爸爸媽媽會翻看自己的日記,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來檢測爸爸媽媽。

她當天晚上把日記寫完正好放在了書桌的邊緣處。平時丹丹寫完日記之後,就會把日記本放在書架的最左側,因為媽媽每天都會幫丹丹收拾房間。然後丹丹晚上回到家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日記本被放到了書架的左側。丹丹覺得自己對媽媽很失望,明明自己是最相信媽媽的,沒有想到媽媽還是會偷偷地翻看自己的日記本。

媽媽在翻看完丹丹的日記本之後,發現丹丹對一個男生有了好感,於是就到學校單獨找了這個男生,並告訴她離丹丹遠一點。丹丹知道後回家和媽媽大吵了一架,於是丹丹決定以後再也不寫日記了。


對於孩子的隱私,家長到底該不該看?

大多數家長肯定都説不該,因為要尊重孩子,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如果孩子願意告訴我們就告訴,如果不願意就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自由,允許孩子有着那個年齡段該有的“小甜蜜”和“小秘密”。

但是,又有幾個家長能夠做到這點呢?尤其是媽媽,知道孩子有小秘密之後就會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等到“東窗事發”,就開始搬出千年道理——你都是我生的,我看你日記怎麼了?這話耳熟嗎?

如何才能做到不看孩子隱私呢?

首先我們要端正一個思想:即便你看了孩子日記,或者翻查他的小書包,看看有沒有紙條或者“情書”,也不一定能夠全方位地瞭解孩子的心思。

父母其實可以主動和孩子交流,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把重點放在對的地方,既然你想要了解孩子的心思,就該養成從小就在他身邊,觀察他的想法、做法,時刻反省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讓孩子感到父母是自己可以信賴的朋友,這樣,孩子就會主動和父母説自己的秘密,以期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引導。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人格,給孩子適當的空間,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尊重他們的隱私,讓孩子在日記或是信件中自由舒展自己的心靈,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會健康成長。所以,父母不要輕易去動孩子的日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