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位美術老師花100萬把家設計成黑屋,9成時間用在喝茶,發呆上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每個人對於家的定義不同,裝修風格也會大相徑庭,有人覺得家是温暖和愛,那麼會採用暖色系;有的人覺得家也是修行的道場,那麼會採用田園風或者詩情畫意。

在温州有這麼一位美術老師墨痕,他花100萬把家設計成黑屋,除去吃飯,睡覺時間,有9成時間在喝茶,發呆中度過。

他這可不是厭世,而恰恰是避世;他也不是無所事事,業務愛好是畫屏風和刻茶則。

黑,在我們的認知中,是一種恐懼或者有一種壓迫感。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人將家設計裝修成黑屋,這個想法首先就很獨特。

看視頻的時候,第一眼給我的感覺是壓迫,在我看來家應該是讓人放鬆的地方,全黑給人一種緊迫感。正如墨痕所説:我就很難接受有客人四仰八叉躺在我家。

而我們大多數人在家裏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當我接着往下看,真的是越看越驚喜,甚至有一種置身在山水中的恬靜與詩意。

房間裏面去掉了現代人比較依賴的客房,沙發,電視。

有意打造出一種不宜居,讓身體不舒適的狀態。因為地板全是木質的,像是朋友來家裏,必須正着坐,斜着坐都會硌到屁股。

墨痕對於黑的要求可謂達到了極致,整個通廳因為黑胡桃的本色並沒有那麼黑,來回走的時間一長就會掉色。

墨痕直接倒半瓶墨水用拖把在地板上就糊過去了,去拜訪的朋友千萬不要穿白色襪子,走幾步怕是會變成黑襪子。

房間牆的材質採用硅藻泥,還加黑了很多度,整個的氛圍對於黑的營造可謂是精妙、巧妙。

除了一黑到底,整個大廳的光線就靠朝北的飄窗,而飄窗的設計也是花了心思的,像在屋子裏打坐的人,以他的視覺看向窗户外,會看到山和天空,有種在山裏生活的既視感。

進門的地方也是別具一格,營造出一種山水的氛圍,每一塊兒石頭都是從山裏精挑細選的,然後切割成薄片來鋪在地板上。

想象着腳踩在石頭上,整個人像是在山裏隨意散步。

在樓梯處也做了一個通透的水景,將野生的小魚放在水池裏,讓它們自由自在地遊動。傍晚的時候,會出現一種獨特的光影效果,水波的晃動映射在牆壁上,特別靈動。

室內的裝飾簡約而不簡單,盆栽,插花,茶掛。

對於插花墨痕並不刻意,有時在回家路上看到什麼花覺得合適就薅回來。

墨痕對於茶掛有着自己的理解,它就是一盞燈,啪一下,你的狀態要來了,回家打開門的一剎那,人就安靜下來了。

有朋友來做客,大家席地而坐,品茶聊天。

一個人的時候,吃飯,睡覺,發呆,喝茶,畫屏風。

過成了古代人的詩意生活。

與其説他是修身養性,倒不如説他是按照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生活。

一個人在如今的時代,可以按自己喜歡,舒服的方式生活,是一件幸運又幸福的事。

最讓人無奈的,大概是被逼着過自己不喜歡的生活,還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盡頭在何方。

其實,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對田園生活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李子柒的粉絲,在她的視頻和鏡頭中,很多人實現了對嚮往生活的一種視覺享受和滿足。

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標準和完美的,只有適合自己,令自己舒服和愉悦,才是最重要的。

還記得那對80後夫妻唐冠華和刑振嗎?

一個是廣告設計師,一個是理財分析師,夫妻二人遠離都市,登上嶗山,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自己用自行車發電,織布,做衣服鞋子,做洗衣機,製作錘子,製作香皂,學習造紙等等。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他們的做法,但他們這種對生活的探索和生存能力着實令人欽佩。

有些人嚮往這種田園生活,但吃不了苦,離不開手機,不會種菜,沒辦法適應燒柴做飯的日子。

有些人嚮往隱居生活,但適應不了山裏的孤獨,寒冷。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我們可以不理解,不跟隨,但至少做到尊重。

就像這位美術教師花100萬把家設計成黑屋,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壓迫,到逐漸欣賞,這個過程很享受。

我們大多數人除了吃飯,睡覺,9成時間給了手機。而墨痕則把9成時間用在喝茶,發呆上,他的這種發呆不是無聊的發呆,而是一種向內尋找,內省。

這個時代的節奏很快,我們要適當放慢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