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宮崎駿最後一部電影主打“少年範”,只為給孩子傳達一種信念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前段時間,有報道稱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最後一部作品《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已經制作三年半了,只完成了15%左右,基本上是1個月才完成1分鐘的長度。

究竟是怎樣的一部作品讓他如此費盡心思,不惜再次復出完成呢?

其實這部動畫片取材於作家吉野源三郎1937年創作的同名小説,這是一本書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他想通過電影的方式,拍出這部影響了他一生的小説。

書中講的是一個名為小哥白尼的14歲少年的故事,他遇到的問題看似簡單,卻是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反覆遇到的大問題,就像宮崎駿的電影一樣,這本書充滿了童真又不失嚴肅思考,但你懷疑和迷茫時,希望這部經典小説能夠幫助到你。

“人就像水分子一樣”

小哥白尼,真名叫潤一,他是一位中學二年級的學生,成績優異,思維活躍,同時又是一個非常純真又充滿好奇心的孩子。

一天,潤一來到了舅舅家裏,看着堆得像山一樣的書,他滿懷興趣地隨機拿了一本化學相關的書,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水分子的結構,以至於後來出去逛街時還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思索着“現在所看到的的究竟為何物”這類問題。

天空變得灰濛濛,下起了小雨,潤一和舅舅站在銀座百貨大樓的樓頂上,他看着底下來來往往的車輛和熙熙攘攘的人羣,不由得感慨人類渺小得像水分子一樣。如果把世界比喻成大海,自己也不過是浩瀚海洋裏微小的一分子。

“人就像水分子一樣,都是被名為世界的巨大洪流所推動。”這是他第一次萌生了這樣奇怪的想法,也是第一次有這種融入了這個世界的感覺,無措又感到恐慌。

也正是因為潤一的這句話,舅舅給潤一起了“小哥白尼”這個綽號。因為舅舅覺得,當潤一意識到自己只是遼闊世界中的一分子時,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就像當初哥白尼提出“日心説”,顛覆人們堅信地球是世界的中心那樣具有深刻的意義。

就像舅舅所説,孩子們的認知體系一開始都以自己為中心。

電車軌道在我家左邊,郵筒在我家右邊,果蔬店在拐角處,靜子的家在我家對面,阿三的家在我家隔壁……孩子們會像這樣以自已家為中心,認識各種事物。

這種想法根深蒂固,長大後也很難改變。尤其是在關乎自身利益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陷入自私自利的考量,只關注自己利益的部分,而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

而小哥白尼站在樓頂上的所思所想,恰恰就是跳脱出了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開始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這次談話,不僅給予了小哥白尼看待事物的新方法和新視角,也是他不斷探索世界、學習如何為人處世的開端。

小哥白尼的“新發現”

孩子從小就是帶着好奇又敏感的眼光,默默地觀察着周遭的一切。

在舅舅給小哥白尼講了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後,他又有了一項新發現:他通過奶粉,想到了“人類分子的關係、網狀法則”。

聽起來好像有點不明所以,其實是小哥白尼想要像牛頓那樣,從與奶粉有關的事物開始不斷地延伸思考。他覺得,奶粉從無到有、到運輸銷售、再到食用的過程,將世界上許多素昧平生的人都連結了起來,形成了一個極其龐大的關係網絡。這就是小哥白尼所説的“人類分子的關係、網狀法則”

小哥白尼所説的這種關係,從專業術語上來講,其實就是我們常説的“生產關係”。按理來説,這種名詞應該是老師教授、解釋給我們聽,但是小哥白尼從奶粉就能聯想到這麼複雜的關係網絡,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雖然小哥白尼這個不是什麼開創性的發現,甚至高中生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他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對疑問窮追不捨的精神,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而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應當鼓勵孩子保持這種不斷思考的激情與能力,從已知一直思考到未知,然後為探索出未知而不斷努力。這樣對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發散思維有着關鍵性的幫助。

人類彼此交織形成綿密的網,包裹起整個地球,但“人類分子的關係”正如字面展現的那樣,仍然像物質分子之間的關係一樣,並沒有變成有人情味的關係。即使是陌生人,也應該建立有人情味的關係。

那麼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又是怎樣的呢?

比如説,你的母親為你無私地付出,但是不求回報,內心還是會感到很高興;你為好朋友做事的時候,同樣不需要任何報酬,也會很開心。這樣的關係,人們彼此傾盡好意併為此而感到喜悦,再沒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事了,這就是真正有人情味的關係。

“一個人從錯誤中醒來,

就會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小哥白尼在探索世界的奧秘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學習着如何為人處世。

浦川,是小哥白尼的好朋友,浦川家裏是開豆腐店的,家境貧寒,不僅被其他同學叫做“炸豆皮”,還經常受到嘲笑和捉弄。沒有人出來制止這種行為,包括小哥白尼自己。

有一次,浦川又被同學惡作劇了,小哥白尼的另外一位朋友北見實在看不下去了,選擇了出手制止甚至和挑事的同學打了一架。

也是從這件事起,小哥白尼開始認真地思考這個世界和人的一生,以及自己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毫無疑問,每一位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高尚的、了不起的人,不恃強凌弱,內心坦蕩,正直善良。

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面臨許多看似簡單的選擇,實則非常考驗孩子內心深處真正的價值觀和品質。

當聽説柔道社高年級的同學,準備找機會教訓平時桀驁不馴的北見時,小哥白尼、水谷、浦川約定,如果真發生此事,他們一定會衝在前頭保護北見,哪怕一起捱打也在所不惜。

但是,那樣的時刻真的到來時,小哥白尼卻退縮了,他眼睜睜看着朋友們捱打卻止步不前。

關鍵時刻變成了膽小、卑劣的人,這件事讓小哥白尼內心無比的內疚、懊悔,一直耿耿於懷自己為什麼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為朋友挺身而出。長時間的自我否定,讓小哥白尼沒勇氣繼續去上學,並得了重病,甚至直言“我還不如就這樣死了算了”。

小哥白尼的痛苦和自責,媽媽都看在眼裏,所以她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他。原來,在媽媽十幾歲的時候,曾在拜神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顫巍巍地爬着長長的樓梯,非常吃力。媽媽猶豫要不要上前扶着老奶奶走,但直到走到頂端,媽媽都沒有將話説出口。

所以經過這件事後,有一句話一直激勵着媽媽:

“如果在心裏,還留有一絲善心的話,下次一定要付諸行動。”

媽媽就是想借此告訴小哥白尼,如果哪天他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沒有做到應該做到的事情時,儘管心裏懊悔不已,也決不能忘記那次的經驗。因為它會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推動你向前邁進。

在舅舅和媽媽的鼓勵下,小哥白尼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並給北見寫了一封誠懇的道歉信。

當然,他最終得到了朋友們的原諒,得到了更為真摯的友誼。

小哥白尼的經歷,相信我們大多人都遭遇過,明知道應該怎樣做是正確的,卻鬼使神差般地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自責、不安。

但時間無法逆轉,錯了便是錯了。換個角度想,正是這些犯的錯和對自身的悔恨,促使我們進行自我反省,並確保以後在同樣的境遇下能做出符合自己內心所想的正確的抉擇。

就像歌德曾説過:“錯誤同真理的關係,就像睡夢同清醒的關係一樣,一個人從錯誤中醒來,就會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舅舅在筆記本里面也提到一句話,同樣也很有道理:

我們擁有決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會犯錯。但是,我們擁有決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能從錯誤中重新站起來。

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只要良心還沒麻痹,就會因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而痛苦自責,但那又怎樣呢,只要你能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自我糾正,然後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你就依舊是了不起的。所以,不要害怕犯錯誤。

此外,小哥白尼還遇到了很多問題,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碰到的,關於對貧窮的看法、偶像的力量以及校園欺凌等等。

小哥白尼最大的幸運,就是他在碰到這些人生難題的時候,家人們都會耐心地教育、引導他。所以,全書的精華就是舅舅的筆記,裏面集聚了舅舅對小哥白尼遇到的人生難題的分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哪些又是可以改進的,非常值得一看。

而這本書最讓宮崎駿感動的是它傳達出一種信念:

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人一樣。

他也想通過這本書以及所拍的電影,告訴孩子,無論這個時代多麼艱險,也要保持善良和正直。

宮崎駿説,這是留給孫子的禮物,其實也是留給我們和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