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療護理試點來了,這些地方率先試水→
15省份開展老年醫療護理試點,
部分醫院或轉型護理院。
日前,國家衞健委印發《關於開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地方經驗和典型做法,試點時間為1年。
試點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陝西等15個省份。
從本次試點任務來看,主要包括增加提供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和牀位數量、加強老年醫療護理從業人員培養培訓、開展老年人居家醫療護理服務試點等。
記者在查閲資料中還發現,
關於老年人養老問題,
官方並非第一次關注,
先來看看這些案例。
廣州實施“高照險”89歲的鐘婆婆,入住廣州市花都區某護老院快4年了,4年前鍾婆婆中風後一直卧牀不起,左側肢體偏癱,並伴有高血壓病,需長期服用降壓藥,也長期需要人照料護理。鍾婆婆子女都在外工作,無法長期在家照料老人,只能將老人交由護老院照護,並支付每月3733元的費用。自“高照險”政策實施後,2019年8月份開始,鍾婆婆就可以享受待遇,接受來自專業護理員的照料,為她檢測血壓、做偏癱肢體綜合訓練、關節被動運動訓練、指導高血壓飲食等。如今,鍾婆婆每個月都可以獲得“高照險”500元的待遇補貼,累計已獲得待遇補貼4000元,一定程度為其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天津河西區“長護險”今年86歲的韓大爺患腦梗近20年,最近幾年因為病情加重,只能卧牀,平時由大女兒照顧,生活壓力很大。9月初,韓大爺通過失能等級評定,申請了長護險。每週,專業護理人員都按時上門為他提供服務,不僅提高了老人的生存質量,護理費用的報銷也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
為什麼要這樣高度重視?
來看下這組數據:
據國家衞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2.54億人,佔全人口數18.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數1.67億人,佔全人口數11.9%。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對專業的醫療、護理、康復、藥學、安寧療護等醫療服務呈現龐大而剛性的需求。其中部分行動不便的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對居家醫療服務需求非常迫切。我國養老呈現“9073”的格局記者梳理發現,在此前召開的國家衞健委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衞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我國老年人大多數都在居家和社區養老,形成‘9073’的格局,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面對“9073”的養老格局,我國提出了相對應的舉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王海東補充道,醫養結合服務的重點還是放在居家和社區,主要圍繞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把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羣,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為老年人提供上門巡診、家庭病牀、護理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服務,特別是滿足失能、重病、高齡的老年人的剛性需求;支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衞生機構,特別是基層的醫療衞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增設養老牀位。
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發展是必須的!
記者發現,已公佈的工作方案提出,試點地區要根據區域內人口老齡化情況和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實際需求,結合“十四五”醫療衞生服務體系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求,引導區域內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或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護理站、護理中心等,增加護理院(站)和護理中心的數量。為何一二級醫院要轉型發展?專家回應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表示:“現在不少一二級醫院面臨生存問題,轉型發展是必須的,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都是不錯的方向。此外,全國失能半失能人口至少在四千萬以上,護理牀位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大量的失能、半失能人口還在家裏,由家人看護。發展家庭照護牀位、家庭護理牀位,對於提升健康老齡化水平至關重要。”
總之,
更加靈活的老年醫療護理服務方式值得期待
人人都希望老年也能維持生活質量,過健康無憂的生活。對此,官方已作出回應,切實增加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供給,精準對接老年人多樣化醫療護理服務需求。為人民羣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接下來,新政策將會推動醫療衞生服務體系轉型,發揮家庭醫生作用,完善護理服務供給體系,保障好老年人的護理需求,搭建一個健康的老齡社會。
來源/民生週刊(ID:msweekly)
編輯/陳曉冰
審核/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