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駐紮在泰山之巔的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泰安支隊泰山中隊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泰山衞士”榮譽稱號。如今10年過去了,泰山中隊改名泰山消防救援站,所有指戰員一如既往駐守在泰山之巔,秉承“誓言如山、盡責至善”的“泰山衞士”精神,用汗水和執着,日夜守護着泰山山林和登山遊客的安全。
無悔的堅守
凡是到過泰山的人,都會被泰山雄偉壯麗的風景打動,但長年生活在這裏的指戰員卻有另一番感受。
泰山的冬季長達150多天,最低氣温-28℃,每日取水須到户外蓄水池破冰挑水,取一次水往往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户外寒冷,營房也變成了冰窖,雞蛋被凍成了冰疙瘩,早上刷牙連牙膏都擠不出來。山中潮濕陰冷,許多指戰員患上了關節炎、腰腿疼的毛病,但無論環境多麼艱苦,直到今天,沒有一名指戰員主動選擇退出。
如今,泰山消防救援站的指戰員以90後為主,每年迎新,都有一個專門的儀式:走一趟盤道,訪一位挑夫,看一棵青松,學一遍隊史。所有指戰員始終牢記初心的堅守和使命的傳承,在信仰的旗幟下,心手相傳“誓言如山、盡責至善”的“泰山衞士”精神。
在泰山消防救援站的榮譽室裏,擺着無數的錦旗和牌匾,它們不僅記錄着“泰山衞士”的前進足跡,也成為指戰員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動力。泰山消防救援站曾收到過一封長達2米、以工整毛筆字書寫的感謝信,信中稱:“你們是人民真正的守護神,是人民羣眾的生命依靠。”
鏗鏘的誓言
“守一方熱土,保一方平安。”駐紮在泰山上,泰山消防救援站的指戰員一直堅守着這樣的誓言。對他們而言,“責任重如泰山”不僅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消防車在山頂派不上用場,防火滅火只能徒步行進,搶險救援器械必須靠人手抬肩扛。從晨曦微露到滿天繁星,從春暖花開到冰天雪地,泰山消防救援站組建起“消防巡查服務隊”,全天候巡查每一座廟宇、每一段盤道、每一條林區防火線,挨家挨户檢查用火用電,走街串巷勸阻遊客吸煙。辛苦的付出換來了回報,泰山主景區連續28年沒發生過一起古建築火災。
從建隊起,泰山消防救援站就承擔起救助遇險遊客的使命。2019年1月23日7時22分,一名遊客在十八盤對松山附近摔傷。當時因大雪封山,索道停運,環山路封路。指戰員們冒着-26℃的嚴寒,抬着擔架,行走在陡峭的登山盤道上,3個多小時的時間,走過7000多級台階,跨越1300米高差,將受傷的遊客送上了等在山下的救護車。
獲救的遊客曾表示:“泰山消防救援站就像十八盤兩側的扶手,讓我們險時有抓手、累了有依靠。”這點點滴滴的工作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折射出的是“泰山衞士”保家衞國、守護平安的信念。
使命的傳承
人民消防為人民,羣眾需要什麼,泰山消防救援站的指戰員就做什麼。
2005年,時任泰山中隊中隊長的孫洪友在出警歸來的路上,注意到遊客登臨泰山的不便,提議在岱頂建設一個流動的便民服務站,於是泰山上多了一張小小的流動桌,上面擺着免費的熱水、藥品、遊覽路線圖等,方便有需要的遊客隨時取用。在泰山上,無論你是突發急症、家人走失還是問詢指路,都會得到指戰員的及時幫助。2018年3月,泰山消防救援站被中宣部授予“全國學雷鋒示範點”,便民服務站也從一張小小的流動桌變成了固定的室內服務點,可以為遊客遮風擋雨,提供更加温馨的服務。很快,便民服務站又進行了升級,“流動加固定”的服務模式,只為更好地服務遊客。
泰山消防救援站副站長李令政説:“我們職能的拓展過程,就是不斷滿足登山遊客需求的發展過程。1996年剛建隊時,我們的主要職能是防火滅火,後來,為遊客提供救援的工作越來越多,為了提高醫療救護水平,我們就去醫院學、請紅十字會來教;為了儘快掌握山嶽救援的技能,我們就請專家、買裝備,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專業的山嶽救援隊。總之,遊客需要什麼我們就學什麼。”
新形勢賦予新使命,新使命提出新要求。旗幟指引方向,訓詞吹響號角。泰山消防救援站時刻保持奮鬥的姿態永不停歇,真正扛起應急救援國家隊、主力軍這杆大旗,努力在泰山書寫新時代消防救援事業的新榮光。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宋凱 通訊員 李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