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這是在紅寺堡區龍源村拍攝的李耀梅肖像(6月10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對生活充滿了樂觀,她相信“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2019年4月28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在整理高粱笤帚(1月14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在搬運做好的高粱笤帚(1月14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在和客户打電話,溝通訂單的情況(10月27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工人下班後,李耀梅一個人還在扎掃帚(10月26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工人下班後,李耀梅一個人還在扎掃帚(10月26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騎着電動三輪車從家裏出發去工廠(10月27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在整理芨芨草,她的雙手因為常年割草、扎掃帚佈滿了老繭(10月27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在自家院子裏建起了簡易的掃帚車間。這是她在扎笤帚(2019年4月28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左)和工人在加工製作掃帚的芨芨草(6月10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在扶貧工廠用自己製作的機器扎制掃帚(10月26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為工人準備了晚飯(10月26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8日
脱貧路上“她”力量:苦難育“梅”香
李耀梅在網上直播銷售自己製作的高粱笤帚(10月27日攝)。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9個深度貧困縣區的概稱,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脱貧攻堅路上,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因為一場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負,欠下20多萬元債務。
創傷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總會甜”的信念,用勤勞讓苦日子逐漸變甜。3年多的時間,李耀梅起早貪黑扎出2萬餘把掃帚,不僅還清了外債和貸款,還供女兒讀了大學。2019年,剛剛還完外債,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組要求退出建檔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建起扶貧工廠,交由李耀梅管理。從家裏的小工棚,到村裏的扶貧工廠,李耀梅“就像籠子裏的鳥兒飛到了廣闊天地”,她可以進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杆,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增收。旁人開玩笑叫她“老闆”,她卻只想帶着更多人賺錢,哪怕她自己掙得少一些。工廠裏就近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長期工8人,“他們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到120元,一個月下來掙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説。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經歷幾次大難,別人幫着讓我挺了過來,算是撿了第二次生命。現在有掙不來錢的人,我就好好幫他們掙錢。”
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