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解封了才發現,現在蘇伊士航線上運的“中國車”,足有5000輛
整整一週,何佳嘉一空下來,就拿起手機刷新“vesselfinder”(船舶跟蹤)軟件的界面。一堆代表船隻的“小圓球”圖標越聚越多,足以令密集恐懼症患者感到不適。他在“球堆”裏找到運送自家汽車的三艘船,盯着它們看有沒有往前挪動,哪怕肉眼難辨的一點點距離。
“眼睛都看花了。”歐洲時間今天上午,上汽歐洲公司副總經理何佳嘉繼續打開軟件,突然發現排在前頭兩艘船通過了蘇伊士運河南段,進入南北段之間的大苦湖,距離運河北段已不遠,勝利已經在望。“最前頭的一艘船最重要,它上頭裝着上海造的新款汽車,馬上要在全歐洲上市了。”
萬眾矚目的蘇伊士運河大堵塞終於疏通,船隊正排着長隊通過。一週以來,全世界都在關注堵在河口的500多艘船上裝了什麼,長時間擁堵會如何左右全球原材料和產品供求與價格……
這幾天,各大跨國公司陸續發表聲明,介紹堵塞事件對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堵上了的運河讓穿行於大洲大洋之間的貨物集中在一起,反倒凸顯出國際貿易的結構與成色。
不難發現,貨物被堵住的,其實大多是那些國際訂單旺盛、全球產業鏈佈局充分的優勢企業;堵住的貨物越多、價值越高,説明它們在疫情下抗壓能力越高,國際競爭力越強。
如果不是因為堵塞的運河,很難發現從亞洲開來的船上裝瞭如此之多的中國品牌汽車。3月初,一批批新車從上海、連雲港裝進日韓開來的滾裝船,陸續出發,穿越馬六甲海峽,經過印度洋、紅海。
“堵塞發生時,總共有11艘裝着上汽自主品牌汽車的滾裝船航行在蘇伊士運河航線上。”上汽國際品牌營銷部總監張嵐介紹,當時一艘船運氣好,剛剛通過了運河;三艘被堵在運河前;後面的還在趕路,明知前方堵塞,也只能硬着頭皮往前開。
這些船上的上汽自主品牌名爵和大通汽車,加在一起足足有5000輛;遭遇擱淺的長賜號上,也有一批上汽發往歐洲的汽車零部件。
長賜號擱淺後,全球眾多汽車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紛紛發聲,預計自身供應鏈可能受到的影響。事發之初奧迪就聲明:“運輸路線需要幾周時間,所以負面影響不會立即顯現。如果集裝箱船繼續擱淺,之後的情況就不好説了。”大眾、寶馬等歐洲汽車製造商均發表類似觀點,主要提及零部件的跨國運輸問題。韓國汽車巨頭起亞則表示,意一些運往英國的汽車可能會推遲交貨。
蘇伊士運河一堵塞,歐洲在世界汽車產業鏈、貿易鏈中的位置一目瞭然。一方面擁有眾多傳統汽車巨頭的歐洲大陸,平時需要從世界各地,尤其亞洲進口大量零部件用於整車總裝。有分析師指出,歐洲的汽車製造商普遍採取“準時制”供應鏈策略,不儲備零部件,手頭的零部件只夠短期使用,以求高效率和低成本。另一方面,歐盟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除了本土品牌,歐洲國家消費者對海外汽車品牌也非常熱衷,比如產自日韓的高性價比汽車、當前來自特斯拉和中國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都頗受歡迎。
然而,過去連接歐亞的蘇伊士航線上,往來的極少有中國品牌汽車身影,能在這條航線上跑的,基本都是成熟的跨國汽車巨頭。此次裝載上汽車輛的船隻,就是從東京、首爾等地出發。日韓跨國車企將其汽車裝船發運,沿途經過我國東部沿海,拼裝上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汽車。
“以往中國車企出海通常只做貿易不做經營,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實現少量出口。那時候蘇伊士運河航線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多中國車。”國際物流領域從業者介紹。
去年年中開始,上汽集團出口汽車數量每月都在刷新歷史新高。今年以來,蘇伊士運河航線上每月都有約5000輛汽車發運,歷時45天左右抵達歐洲港口。最近更是每週不停,有船就走,滾動出發。除了整車,還有大量零部件持續從中國運往歐洲,保障當地售後體系。於是,這條世界最繁忙的航線上,“中國車”連點成線,源源不斷,當時運河堵塞時,影響的車輛就達5000輛之多。
“一些國家,部分車型已經幾乎沒有庫存了。”何佳嘉説,這樣的情況讓他們又喜又憂,喜的是產品受歡迎,庫存週轉時間快,憂的是不知後續車輛何時能到。最焦心的是新款車,最近上汽剛剛在歐洲宣佈marvelR即將上市,市場反響熱烈。消費者的胃口吊起來了,第一批正式發售的新車卻還在運河前方。
船堵住了,貨主再着急,也只能被動等待。5000輛汽車搭載11艘滾裝船,都是拼裝,等待還是繞道好望角,只能根據船東方的決定。一週來,上汽國際工作人員和不同的海外船東反覆溝通,船東方的選擇都是原地等待。
“看來這還算賭對了,最後遇到了漲潮,比預期堵塞時間要短。如果選擇繞行好望角,會損失更大。”張嵐説,近幾天上汽國際都已經開始聯繫中歐班列,雖然用火車運汽車成本很高,但企業更不願意錯失海外的市場機遇。
欄目主編:徐蒙 文字編輯:徐蒙 圖片編輯:項建英
圖片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