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我們將關注預算報告中的民生部分,這和咱老百姓的生活直接相關。“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民生投入領域有哪些“變”和“不變”,首先來聊聊支出佔比兩年始終排名第一的教育。
2020年,民生支出誰最多?教育拔得頭籌。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佔比達到14.8%。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預算報告明確提出,落實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一般不低於4%的要求。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中,教育支出佔比15.3%。
不變!教育支出佔比最高
根據預算報告,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安排1770億元,增長4.3%;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安排198億元,增長5.3%;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安排277億元,增長7.7%;學生資助補助經費安排660億元,增長16.3%。教育支出依舊排在民生投入的首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 劉怡: 比如説像教育,可能去年大家都能夠特別清楚地感受到,它特別突出地有所增長,而且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的話,這方面支出仍然是在持續的保持的,而且來確保它只增不減,那麼這種角度看的話,我覺得這個態度是從中央來看的話,是非常明確的。
變!教育支出規模逐年增加
不變的是支出方向,變的是投入力度和規模。“十三五”時期教育支出金額逐年增加。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從2016年的28073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6337億元。同時,國家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2020年,約1.54億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並獲得免費教科書,約250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生活補助,1400萬名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實現了“兩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可攜帶。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 羅志恆: 我們人口現在已經走到從數量的紅利轉向人才紅利,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教育支出,最終是實現了人的這種素質的提高,因為從長遠來看的話,它有利於我們整個國家的創新,有利於我們整個經濟的中長期的這種發展。
提高社保水平 做好睏難羣眾兜底保障
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持續加深
我國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後,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測算,202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約有1.8億,約佔總人口的13%;2025年“十四五”規劃完成時,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超過2.1億,佔總人口數的約15%;如果以60歲及以上作為劃定老年人口的標準,中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到2050年時將有接近5億老年人。
如何有效保障億萬老年人晚年基本生活?根據預算報告,2021年各級財政將進一步提高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規模。同時,基金中央調劑的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以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財政實際上對養老的這種支持的力度在不斷地加大。在老齡化的背景下,那麼各個區域的發展水平,養老金的儲備的情況實際上也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就必要進行調劑,所以提高了中央養老基金調劑的比例,這樣來補充一些地方養老金不足的問題,來保證全國所有地方養老金可以及時發放。
不變!社保養老投入壓力依然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78834.82億元,完成預算的95.8%,增長5.5%。當年收支缺口6219.17億元,年末滾存結餘90326.14億元。
除了養老,面對不同社保需求和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趨勢,2021年,我國將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優撫對象撫卹和生活補助標準,支持地方做好睏難羣眾兜底保障,深化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做大做強戰略儲備基金。
財政政策激發企業和人才活力 提高就業率
不變!持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場主體也是為穩就業保民生。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2%。為激發企業和人才創新活力,預算報告表示,2021年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的政策,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到100%,用税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同時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延長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對小微企業的這種支持的力度實際上在不斷加大的。譬如自己辦了一個小微企業,實際上這既是自我就業,其實也能吸納其他人的就業。還能以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帶動就業。使這種結構性的就業的困難能大大地緩解。這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就業的優先政策有效地結合起來。
變!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增加20億元
按照預算報告,2021年,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559億元,增加20億元,支持地方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此外,一方面加快使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另一方面繼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發揮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功能作用。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 羅志恆: 去年我們整個GDP增速達到了2.3%,但是我們實現了1100多萬人民的就業,在就業優先政策的過程中,這其中跟我們財政中包括失業保險的一些方法,都有很大的這種關係,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一個作用。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持續增加
2020年,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增加30元和5元,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74元。不僅補助標準增加了,還建立健全了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逐步將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採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帶量採購等辦法,進一步明顯降低患者醫藥負擔。
根據預算報告,2021年將強化公共衞生投入。將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支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對醫保基金負擔的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給予補助,支持實施居民免費接種政策。在去年的基礎上,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580元;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79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今年還是要繼續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毫無疑問就是要從全過程、全週期、全方位地來考慮怎麼來保護大家的健康。把醫防結合起來,不僅僅是治療,還要考慮預防。少生病最好是不生病。那麼在這方面,財政也是加大了扶持的力度。
“十三五”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助力脱貧攻堅
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脱了“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困境,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這是我國過去五年,在脱貧攻堅上取得的巨大成績。成績的背後,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數據顯示,中央財政聚焦“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2018—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新增安排“三區三州”436.8億元,並要求“三區三州”所屬省份切實優化資金投向結構,加大傾斜力度。
預算報告顯示,“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連續五年每年增加200億元,2020年達到1461億元,並向受疫情影響較重地區、掛牌督戰地區傾斜。2020年,一次性增加綜合性財力補助資金300億元,支持地方脱貧攻堅補短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 劉尚希: 脱貧攻堅任務已經是順利完成了,但是怎麼鞏固脱貧攻堅的成果,實際上還面對着挑戰。必須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僅是農業方面,我們要提質增效,那麼在其他非農產業方面也都要發展。
變!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1年,我國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預算報告同樣作出相關安排,保持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總體穩定,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安排1561億元,比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加100億元,重點向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村振興底子差的地區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