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世界大國夢,恐將重蹈1962年覆轍
南亞次大陸,或稱印度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是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
印度女子
在這片大約43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由7個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人口約有17億,是全球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
這裏位於熱帶氣候籠罩範圍,降雨充沛,作物一年三熟,擁有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的恆河大平原(世界排名第7),面積約26.6萬平方公里的印度大平原(世界排名第10),我國的華北平原(35萬平方公里)東北平原(31萬平方公里),不及一個恆河平原的面積。有如此優良的土地環境,南亞地區可謂是得天獨厚。
南亞地區
然而,南亞地區卻始終無法誕生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國,印度是最有可能接近這個目標的國家,面積夠大29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7,人口夠多,將近14億,世界排名第2,經濟實力也夠強,GDP(國民生產總值)總量排名世界第五(2019全年),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按理説,已經具備造就一個世界大國的基礎條件,並且印度也拿到了世界大國的入場券(核武,雖然非法,但畢竟有了),印度更是動作頻頻,出兵克什米爾地區,出兵佔我邊境,聯合國上呼籲安理會改革,積極謀求入常。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然而,小編要説,別以為南亞無大國,印度,猴子就敢稱山大王。一旦印度想要衝擊世界大國,勢必將重蹈1962年的覆轍。
1962年之前,印度國際地位急劇上升,在美蘇集團之間左右逢源,蘇聯拉攏,美國也在拉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印度在第三世界的影響力非同一般,自認為是東南亞的領導者,距離一個世界大國,只差最後臨門一腳。
然而就是這一腳,在1962年的自衞反擊戰之後,破滅了。
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自衞反擊戰之後,世界看到了印度虛弱的實質,國運之爭,非進即退。印度的戰敗,導致整個印度的國民士氣收到沉重的打擊,這對之後印度實現工業現代化進程造成一定的遲滯,作為領導人的開國功勳尼赫魯,被迫下台,最終鬱鬱而終。軍事上的失敗,讓世界認識到了這位自認為第三世界領導人的印度的虛弱本質,隨着戰後印度迅速向美國靠攏,印度徹底放棄了“不結盟政策”,拋棄了第三世界。
青年時期的尼赫魯
可以説,這是印度距離世界大國最近的一次。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印度在邊境頻頻挑釁,試圖再度挑起戰爭,踩着我們上位,總理莫迪同樣和戰前的尼赫魯一樣在印度國內擁有巨大的聲望。
然而,印度一旦想要踏出這臨門一腳,迎接它的必然是雷霆一擊,再度打回原形。首先從軍事力量對比上,雙方就不成正比,對付印度,雖會付出一些代價,但絕不是太痛,而印度需要以舉國之力,堵上國運對抗。其次,目前的國際大環境,雖不確定因素急劇增加,但總體趨於穩定,五大國之間配合了這麼多年,默契十足,絕不會讓印度太過於猖狂。
如果印度繼續如此猖狂,印度的世界大國夢,恐將重蹈1962年覆轍,再度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