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土家寨院的“紅色升級”
通訊員 熊炎
這個寨院名叫馬家營,位於咸豐縣朝陽寺鎮雞鳴壩村。來到這裏,最醒目的要屬那座清朝道光年間的朝門,刻着“皇恩寵賜”四個金色大字的牌匾,彷彿訴説着它百年前的輝煌。
走進馬家營,山林間一幢幢青瓦小樓與二層小洋房錯落有致,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寨院分為上、中、下三個院子,現在上院子打通了污水溝和聯户路,中院子建起廣場,下院子的清代朝門、古水井等地標建築已修繕一新。公路沿線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
村幹部介紹,幾年前,這裏卻是另外一副模樣:電飯鍋煮不熟飯,水源匱乏,稀泥巴路溝壑有人膝蓋深,污水橫流,到户路大多不通車,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
“黨的政策好,解決了水電路這些問題,讓我們改善了生活條件。但院子能夠改造升級,離不開他們理事會的功勞。”談起變化,院子鄉鄰無不稱讚這個理事會。
理事會的故事還要從2018年説起。那年正月初五,馬家營寨院外出的鄉賢能人返鄉過年,看到院子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大傢伙就聚在一起,商量要再把院子的環境再整治提升一下。當天,大家就開會成立了“馬家營家園建設理事會”,並推選在外承包工程的黨員能人覃子端任理事長。
有村民提議“搞環境整治可以先從路燈亮化工程開始”。但搞建設錢從哪裏來?黨員覃子端帶頭表態捐3萬。不到一天,就帶動馬家營院子56户村民全員參與,共籌集資金9萬元,購買了太陽能路燈50盞。
看着院子裏的老百姓如此積極,2019年,鎮裏本着“大幹大支持”的原則,決定利用項目支持寨院搞環境整治提升。不久,修建污水溝、打通户連路、建設院落廣場等項目就納入了計劃。
可項目剛上馬,施工方就在上院子遇到了阻力。由於打通上院子的3條連户路,涉及到10家農户的土地佔用和舊房拆遷問題。鎮政府因資金有限,以及個別農户的不配合,一時間工作陷入被動,要打通户連路、深入院落改造幾乎成了不可能。
怎麼辦?理事會的幾名主要成員連夜從外省趕回,及時開會商討。在他們的堅持下,決定再難也要幹。佔地拆遷,理事會自己想辦法;農户不配合,理事會就集體去做工作。説幹就幹,理事會聯合上院子幾家農户籌了6萬元,但還差4萬多元。理事長覃子端又站了出來“剩下的我兜底”。這樣又籌足了10萬元。
有了這10萬元啓動資金,工作好做多了。錢不多,算是給農户的一點安慰。通過理事會交涉,涉及的佔地拆遷農户終於同意各讓一步,為項目讓路。在拆遷過程中,犧牲最大的要屬老覃家,因為他家的房子有一半擋住了規劃路線。為了修路,理事會硬是把他家的二層平房用切割機切掉了一半。
經過5個多月奮戰,拆除舊房、豬牛圈等12間,開闢3條連户路,連通污水管網50户,此外還建起了1個休閒廣場。在理事會的帶領下,村民們又自發捐款3萬多元,將院子裏的清代朝門、古水井修繕一新。
“老舊院落的改造,如果推着幹,可能這也難那也難。但如果有黨員領頭,帶着羣眾主動幹,那就容易多了。”雞鳴壩村黨支部書記郭勝芳説:“加強黨建引領,利用黨員和理事會這股‘紅色力量’,是我們村推動老舊院落改造升級的訣竅。”
2020年,雞鳴壩村黨支部按照“黨員+理事會”的“紅色升級”模式,以全縣“三拆三清三建”行動為契機,大力推進老舊院落的改造升級,在不使用財政資金的前提下,共拆除破舊房屋23處、豬牛欄圈11處,建成了古樹公園和景觀涼亭,清理污水溝4條,新建花果庭院32户,評出衞生先進户268户,佔全村總户數的65%。
編輯:曹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