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飛天網評:逐夢新徵程當好大別山精神的新傳人
本文轉自【中國甘肅網】;
在我國中部,鄂豫皖三省之間,有一座綿延八百里的山脈,這裏就是大別山——一座革命的山、紅色的山、英雄的山。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別山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前仆後繼,革命鬥爭不斷、革命火種不滅,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蹟,孕育了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
走進歷史深處,我們不會忘記,作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大別山是中國敵後抗戰的“模範區”,曾出現國共合作、全民抗戰的大好局面;大別山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之地,由此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大別山是解放軍渡江作戰的前進基地和渡江後的鞏固後方……從這裏走出了3支主力紅軍、349位開國將軍。這裏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起來,張燈又結綵呀,張燈又結綵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這首由大別山小調“八段錦”填詞而來的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從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一直唱遍全中國,傳唱至今,經久不衰,唱出了大別山精神的要義所在。
穿透時間的軌跡,我們不會忘記,大革命時期,大別山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著名的黃(安)麻(城)起義、商(城)南起義、六(安)霍(山)起義為標誌,建立形成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成為僅次於中央根據地的第二大蘇區;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李先念同志率領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在大別山西部建立了鄂豫邊抗日民主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實現瞭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偉大歷史轉折……漫長的革命鬥爭中,不管形勢多麼險惡、鬥爭多麼殘酷,大別山區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不屈不撓地開展革命鬥爭,由此產生了眾多著名的“將軍縣”“紅軍縣”“烈士縣”,是我們領悟大別山精神的寶貴“鑰匙”。
跟隨時代的脈動,我們不會忘記,“堅守信念、對黨忠誠”是大別山精神的靈魂核心;“依靠羣眾、團結奮鬥”是大別山精神的精髓要義;“不畏犧牲、無私奉獻”是大別山精神的崇高品格;“胸懷大局、勇當先鋒”是大別山精神的鮮明特質。雖然大別山革命鬥爭已經成為歷史,但大別山精神卻不因歲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時代變遷而黯淡。大別山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脈相承,展現着中國共產黨人的力量之源和理想之基,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有機統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的紅色血脈。
歷史造就大別山精神,時代需要大別山精神。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發展任務緊迫繁重,改革攻堅艱苦卓絕,外部環境極端複雜。我們所面臨的風險挑戰、承擔的歷史重任絲毫不亞於當年的大別山鬥爭。傳承和弘揚好大別山精神,賡續紅色基因,就要鑄牢“堅守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靈魂,打牢“依靠羣眾、團結奮鬥”的思想根基;樹牢“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優秀品格、固牢“胸懷大局、勇當先鋒”的鮮明特質,鼓足邁進新徵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為實現人民羣眾的美好向往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在賡續紅色血脈中彰顯共產黨人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當好新時代新徵程大別山精神的新傳人。(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