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 農村產改的“榆陽實踐”
早在“十二五”初,榆陽區就將加強全區黨建工作、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遊產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從貧困村趙家峁村試點起步,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打贏脱貧攻堅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治本之策,大膽探索,久久為功,遵循“三權分置”、抓實“三變改革”、明確“三條路徑”、促進“三產融合”、飽含“三農情懷”,形成百村示範、整區推進的大好局面,成為全國首批推廣的20個產改先進典型,“榆陽模式”為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參考經驗。
“榆陽區緊緊圍繞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主線,不斷刷新‘榆陽速度’、提升‘榆陽高度’,為全國全省提供了‘榆陽經驗’,20 多項重點工作成為全省全國示範典型。‘十二五’以來,榆陽區經濟總量從249億元增長到937億元,平均增速10%;財政收入由50億元增長到183億元,翻了近兩番;地方財政收入由9.4億元增長到了52.1億元,是2010年的5.5倍;榆陽區已發展成為全國百強、全省前列的經濟強區。”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説。
遵循“三權分置”,蹚出農村產改新路子
“改革前我們村可不是這個模樣,全村171户618人中,離鄉務工的多達80%,留守人口則多為老弱病殘,住房都是老舊窯洞,做飯靠燒柴,耕地全部是畝二八分的‘綹綹地’,人均純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趙家峁村黨支部書記張春平説。如今的趙家峁村,現代化養殖小區、時令水果採摘區、旱作農業示範區提質增效,杏樹文化觀光區、美麗宜居生活區、鄉村休閒度假區交相輝映“田園山水”美不勝收,“鄉音鄉愁”韻味十足。 “小山村的大變革”,是榆陽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生動實踐。
2013年,榆陽區在趙家峁村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試點改革,創造性地運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組建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逐步探索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農村產權關係。通過“清產核資—界定成員—設置股權—制定章程—成立合作社—發放股權證”改革六步走,實現定人、定股、定機制,構建起聯股、聯利、聯心的共同體。所謂定人,就是合理確定改革基準日,統籌考慮户籍、人地關係,堅持從實際出發界定成員身份。所謂定股,就是科學設置股權種類和持股比例,保證農民基本權益;因村制宜設置扶貧、房產、勞齡、資金等附加股,充分激活生產要素。所謂定機制,就是尊重羣眾主體、羣眾首創、羣眾利益,明確生產組織方式、收益分配方式和風險防控機制,制定合作社章程,真正使之成為保障改革成效的壓艙石。
改革是手段,發展是目標,單一的設施農業和養殖業沒有比較優勢。為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榆陽區在趙家峁大力推開“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旅遊。依託“中國美麗田園”景觀,從小型的遊樂設施起步,到9D玻璃橋、彩虹滑道、空中漂流等新項目,再到美食街區、窯洞民宿、研學旅遊等新業態,蹄疾步穩踏上了轉型發展的致富之路。2017年趙家峁村高質量退出貧困村序列。截至2019年底,趙家峁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累計分紅220萬元,村集體資產達到6500多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160元,是2013年的6倍。
明確“三條路徑”,全域推進產權制度改革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7年榆陽區被農業部、中央農辦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區,該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三條路徑”全域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東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重點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引導農户流轉土地經營權入股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整村整組流轉,集體管理經營。大力發展旱作農業、山地林果、特色養殖、鄉村旅遊等產業,使20多萬畝效益低下、瀕臨撂荒的耕地煥發勃勃生機。“實施產權制度改革以來,我們村建立起‘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户’的發展模式,今年種植的800畝萬壽菊長勢喜人,預計生產萬壽菊花茶8000多千克,接待遊客達15萬人次,總收益突破200萬元。”青雲鎮鄭家川村黨支部書記鄭志雄説。
在北部風沙草灘區重點推行“資源性資產股份合作制”,通過“一户一田”互換並地,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建成了三道河則、白舍牛灘等一批田園綜合體,大地種業、新中盛牧業等一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現代農牧場。截至2019年,全區累計實施“一户一田”流轉整合40 萬畝,惠及3.3萬農户,增加耕地近2萬畝,農作物機械化作業率達到70%以上。
在城中村、城郊村、經濟發達村推行“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推進集體經濟公司化、基層治理社區化,實現土地徵收後集體經濟的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區相繼成立了404個村(組)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界定成員34.3萬人,頒發股權證10.9萬本,組建鄉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21個。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榆陽區按照“鄉村振興、鄉為主體,整鄉推進、板塊聯動”的路徑,強力推進10萬畝優質飼草、10萬畝大漠蔬菜、10萬畝山地蘋果和100萬隻榆陽湖羊、10萬頭優質肉牛等“3+2+X”新興主導產業發展。目前已建成湖羊產能50萬隻,明年將達到100萬隻,到“十四五”末,飼養量達到200萬隻。同步建設30萬畝“中國草業明珠”,把小飼草做成脱貧致富、綠色發展大產業。同時,圍繞湖羊產業創新扶貧機制,投入2500萬元將所有貧困村和貧困户嵌入產業鏈中,實現年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60元。
改革賦能,羣眾受益。該區建立起區鄉村三級產權交易平台,全面開展土地流轉、產權交易、抵押貸款等業務。區財政在榆陽農商行注入10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撬動銀行信貸1億元,開展土地經營權貸款、股權流轉交易和抵押擔保融資業務,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泛趙家峁、孟家灣夢灣水鄉、白舍牛灘田園綜合體等鄉村旅遊業態遍地開花,中國農民豐收節、溜溜鄉村音樂節等大美榆陽文化旅遊活動亮點頻現。“我鎮從杏樹紅葉節起步,用‘三變’改革破局,將農業、旅遊、文化、扶貧有機結合。9月12日,首屆杏樹嶺鄉村集市開市暨扶貧助農帶貨會,啓動當天銷售額達到42.8萬元,累計觀看人數達到36.2萬人次。”古塔鎮黨委書記張敏波説。2019年全區接待遊客100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0.4億元。今年受疫情影響,截至8月,全區接待遊客49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1.5億元。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始終是榆陽區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區全面推進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農居“三個美麗”建設,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圍繞危舊廢棄房屋圈舍拆除和改舊居、改圈舍、改廁所“一拆三改”重點任務,拆除廢棄房屋圈舍及違建120多萬平方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0萬餘噸;全區推廣實施規模種植區、清潔養殖區、宜居生活區、現代服務區“四區分離”;以淨化、綠化、美化、亮化、硬化“五化同步”為抓手,強化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並建立區鄉村組四級聯動、農民羣眾主體自治的長效治理機制,鄉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村新建了‘清潔養殖區’,拆除了院子裏的舊圈舍,解決了動物糞便隨處可見、院落屋內臭氣難聞的頑疾。現在環境更美了,生活更舒適了。”牛家梁鎮高傢伙場村村民吳拖成説。
與此同時,全區農村基礎設施、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全面升級,農村老年幸福院實現中心村全覆蓋,“醫養結合、集中養護”模式入選全國優秀扶貧案例,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強。2019年底全區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2%,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436元,80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20萬元, 40個村累計分紅9533萬元。
“下一步,榆陽區緊盯‘全國進位、西部十強、全省前三、全市引領’奮鬥目標,全面推進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鞏固脱貧成果,常態化開展防返貧信息監測和動態幫扶,確保全區無一人返貧、無一人致貧。啓動就地移民搬遷五年行動,建設一批搬遷安置及產業小區,打造美麗鄉村、脱貧致富‘幸福工程’升級版,讓廣大農民搭上一列發展快車,共享美好生活。”榆陽區區長李忠宏説。王森高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