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親王之死,是英國王室危機的徵兆?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英國菲利普親王去世吸引了全球目光。據英國媒體4月18日報道,“由於現在作出的任何決定都將對未來幾十年產生影響,威爾士親王(查爾斯王子)將主持會談……女王、威爾士親王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將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裏討論王室該如何演變。”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配偶,有人指出,菲利普親王的逝世,將引發關於英國王室乃至英國政體未來走向的更多猜測。

4月17日,英國王室成員跟隨已故菲利普親王的靈車走在温莎城堡內。新華社/路透

1

現年95歲的伊麗莎白二世,是温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考慮到英國民眾的反德情緒,英王喬治五世將王室原來的薩克森–科堡–哥達這一德國姓氏,改為具有英國風格的“温莎”,由此開啓了温莎王朝時代。

向前追溯譜系,自1066年諾曼征服以來,英國王室歷經安茹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直至當今的温莎王朝,各王朝間有一定的親屬關係,在血脈上有延續性。這近千年的王室繼承關係與英國曆史的演進融為一體,構成了英國國家身份認同、民族文化認同的一部分,見證並參與塑造了英國頗具特色的政體。

作為遵行習慣法的國家,英國的不成文憲法體系龐雜,包括歷史文獻、議會通過的法案、簽署的條約,以及約定俗成的傳統和慣例。其中,君主立憲、議會主權、代議制民主這三條基本原則,構成了近現代英國政體的框架。自1688年“光榮革命”以來,英國公共輿論在數百年間從未把王室的存廢變成一個熱門話題。

雖然在20世紀工黨執政期間,曾有批評質疑王室的存在是否妨礙了民主和平等,黛安娜王妃事件也曾一度激發公眾對王室的反感,但經歷過這些風波後,王室存在的合法性迄今並沒有遇到顛覆性的挑戰。這固然與伊麗莎白二世成熟穩重的個人處事風格和及時有效的危機公關措施有關,但從更廣闊的視野看,英國的政治傳統、政體結構具有的韌性,為王室未來存續提供了基礎。

18世紀末,英國政論家埃德蒙·伯克在其代表作《反思法國大革命》(1790年)中提出自由保守主義思想,他指出,法國大革命的政治口號雖然聽起來崇高,但過於抽象,低估了社會改革和人性的複雜性,法國最終的結果將是國內陷入混亂或被置於軍事獨裁者的強力控制之下,與法國革命的激進主義相比,英國代表了一條尊重傳統的漸進式改良主義的道路,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的一系列歷史文獻構成英國自由主義憲政的發展線索,保護着王室、貴族、議會下院、自由民通過歷史沿襲而擁有的權利。

伯克的自由保守主義思想對英國政治的影響甚大,其既堅持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同時保留傳統、反對激進變革的主張成為社會主流意見。這種政治傾向落實在王室地位的界定上,就是近現代英國議會主權下的虛位君主制。

2

當代英國王室的地位和功能,是歷史上各方力量博弈之後達成均衡的結果。君主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司法系統的最高仲裁者、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英格蘭國教教會的最高宗教領袖;有權任命首相、批准內閣人選;享有召開和解散議會的權力、對議會法案上升為國家法律的最終批准權(御準),以及宣戰、媾和、締約、代表國家開展國事訪問的權力。

然而,君主的上述權力都只是名義上的,不涉足具體事務;君主宣佈組建新一屆“陛下的政府”,唯一的根據是選舉的結果,議會開幕時君主宣讀的稿子,是執政黨內閣一手擬定的施政綱領;議會是英國實際的最高權力機構,自1707年起英國君主從未否決過議會的立法。既然如此,英國王室還有什麼必要保留呢?

支持保留王室的人士認為,王室在文化上提供了一種真實的、可觸摸的歷史感和民族自豪感;從政治上講,君主作為國家的象徵,使得英國人在心理上區分出抽象的國家和具體的政府,意味着執政黨輪替不會影響到國家認同,並且存在這樣一個超脱的第三方,有助於降低政黨政治的內鬥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還可以防止實際擁有立法權的議會下院過於膨脹。

這種認識可以追溯至啓蒙思想的先驅約翰·洛克,他在堅持議會主權的同時,並不排斥王室的存在。相反,他認為保留王權的混合君主制有諸多好處——可以利用立憲君主去制約民選政府,防止某個政府在特定情況下濫用職權,確保對政府權力的有效監督與制衡。這種君主對議會的監督和糾偏功能,即便是英國政治家彌爾頓這樣的清教徒革命派知識分子也是認可的。

自由保守主義者甚至認為,王室的存在非但沒有減損反而有益於政治自由主義,因為立憲君主塑造了整體上偏温和的政治氛圍,有助於防範激進政治強人的出現。此外,君主實際承擔了很多雖是禮儀性但必要的政治職能,以及對文學、藝術、科學、慈善事業等進行贊助的責任。

從經濟角度,王室是英國重要的旅遊、娛樂、文化、品牌資源,為相關產業帶來了巨大商機,本身也繳納大筆税收。雖然英國政府每年向王室支付一筆名為“主權撥款”的資金,但這筆款項其實是來自於皇冠地產公司所經營的王室領地收入,並非直接來自於英國納税人。在數額上,政府撥給王室的錢款低於這些王室土地實際產出的地租,王室領地收入多出的部分是收歸國庫的,所以也可以説,王室在補貼政府。

此外,王室在全球配置資產,這些收入主要用於公務開支、人員工資和物業維護。在不觸動財產所有權的前提下,保留王室對英國經濟總體上是有益的。考慮到民眾心理、政治傳統、現實利益,在可預見的將來,作為立憲君主的英國王室會在英國憲政的框架裏繼續存在。

3

然而,正如英國政體的發展是傳統與變革的混合體,王室作為一個政治機關存在併發揮職能,並不意味着它在將來不會作出調整和變動。英國王室當前面臨的最直接的考驗是,如果有一天,現任君主伊麗莎白二世駕崩怎麼辦?

自維多利亞時代以來,英國公眾開始對王室生活感興趣,並對王室成員有了很高的道德要求。伊麗莎白二世一生謹言慎行,兢兢業業,努力平衡各方關係,力圖打造模範家庭的形象。然而,儘管她本人享有民眾的尊敬和喜愛,其他王室成員屢屢爆出醜聞,確已對君主制造成損傷。從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的婚變,到安德魯王子與愛潑斯坦廝混的性醜聞,再到哈里王子和梅根激起的風波,這些負面新聞都無形中削弱了王室權力的合法性。

人們可以想見,未來當不那麼受歡迎的查爾斯王子登基成為新的君主,來自共和主義者,特別是英聯邦國家共和派的質疑就可能出現。

目前,英國君主同時還是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另外15個國家的元首,這些國家屆時是否會繼續保持與英國王室的關係,尊英國新君主為本國元首,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其中一些國家選擇共和制、摒棄英國王室,或者印度等強國挑戰英國君主作為英聯邦元首的地位,儘管只是象徵性的地位,對英國的軟實力也仍然是一種打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當前英國正承受着國家分裂的暗流。蘇格蘭民族黨的獨立主張、因英國“脱歐”問題而加劇的北愛爾蘭邊界問題,都威脅着英國國家的統一。蘇格蘭獨立勢力聲稱他們並不反感英國王室,如果蘇格蘭獨立,那也只是意味着回到1707年《聯合法案》之前共享君主的狀態。然而,北愛的問題要複雜得多,是否支持英國王室是共和派和統一派的分水嶺之一,王室的聖公會宗教領袖身份,也在無形中疏遠了歷史上備受壓迫的北愛爾蘭天主教徒。

有媒體分析,英國王室在維護君主立憲和議會主權的前提下,隨着今後政治形勢的變化,有可能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通。比如,主動削減“主權撥款”、加強王室文化中的蘇格蘭因素、拉近與天主教徒及其他宗教團體的關係、開展在英聯邦國家的文化外交等,甚至不排除由公眾形象較好的威廉王子直接繼位,如確有必要的話。

這種自由保守主義哲學下傳統與變革的彈性結合,一直是“光榮革命”以來英國王室的生存之道,也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韌性所在。(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環球微信號 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