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氣象專家張霞:用專業識破“風雲變幻”

映象網訊(記者 李昌)談及自己的工作,河南省氣象台正高級工程師、首席氣象專家張霞笑言:“我乾的是一份最想説實話、最想説真話的工作”。為了能更精準預報天氣,從業30年來她一直日積月累、精益求精。昨日,在2021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活動中,記者採訪到了這名河南省最能識破“風雲變幻”的預報員。

靠精準預報減輕經濟損失312億元

首席氣象專家張霞:用專業識破“風雲變幻”

張霞自1991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後,一直在天氣預報業務一線工作,至今已有30年。

工作以來,她經歷多次災害天氣過程,比如:2016年“7·19”豫北特大暴雨、2018年8月“温比亞”颱風極端風雨、2020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等。張霞認為,“頻發的極端天氣事件給氣象服務帶來了新挑戰,做好精準預報關乎社會發展和國計民生,努力提高預報準確率和預警時效是我們預報員的責任和使命。”

帶着這種責任感,張霞在這三次重大災害過程中精準預報及時服務,經評估減損經濟效益達2.25億元、3.88億元及3.65億元。

張霞坦言,今年“7·20”暴雨和黃河嚴重秋汛是自己職業生涯中經歷過的最難忘的極端天氣事件。7月17-22日,河南省出現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河南全省1/6氣象站點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鶴壁局地累計降雨量高達1122.6毫米,鄭州氣象觀測站最大小時降雨量201.9毫米,突破了中國大陸小時降雨量的歷史極值。

在此過程中,張霞和同事們日夜駐紮在單位值守,滾動更新天氣預報、及時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信號,與市縣聯合監測、聯動預警。提前5天較準確預報暴雨過程並提出防禦建議。

8月底到10月上旬,黃河中游暴雨過程頻繁、落區重疊度高,降水量異常偏多,黃河中下游地區發生嚴重秋汛。作為黃河流域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張霞多次主持流域聯合會商提供決策參考,全力做到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為科學調度提供支撐,保障黃河安瀾,經評估減輕經濟損失312億元。

靠日積月累完成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

首席氣象專家張霞:用專業識破“風雲變幻”

“天氣預報要想做準、做好,離不開日常的學習和總結。事後來看,這些自然災害能做到提前預警、精細服務,得益於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張霞表示,自己在值班之餘,會抽時間大量閲讀文獻,瞭解本省、黃河流域等不同地形地貌區的降水特徵、形勢特點,對數值模式預報性能優劣做檢驗評估,做到心中有數;每次影響較大的天氣過程過後,會將過程覆盤分析,總結經驗,找尋未關注到的影響因素和預報服務中存在的缺憾。 

憑藉日積月累煉成的紮實業務能力,讓張霞成為了河南省氣象行業創新工作室領銜人,時刻關注本領域科技前沿,帶領團隊科技攻關,共主持和參加了21項科研項目,在流域暴雨機理和關鍵預報技術、集合預報應用、智能網格預報技術等領域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有12項成果獲廳局級科技獎勵。發表論文50餘篇,撰寫《河南省天氣預報技術手冊》2萬餘字。

促進成果的業務轉化應用。研發的“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預報系統”,應用於省內外預報業務和流域洪水服務中,為2020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預報和洪水預防提供重要參考。

此外,她和團隊研發的“東移西南渦暴雨預報方法”,“極端暴雨指數預報方法”等成果,為重大災害的極端性研判、降水極值預估等提供了技術支撐,有效提高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和服務水平,為決策服務和抗洪救災部署提供了科學參考。張霞也最終入選了中國氣象局2021年度氣象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計劃“首席氣象專家”。

 “作為預報員,‘報了沒下’或是‘下了沒報’,是最讓自己傷心的事。”張霞坦言,每次預報完天氣後,自己都儘量掐着點看實際天氣情況,“相信,未來隨着觀測站點不斷增加,地形信息分辨率越來越高,我們的預報也會越來越精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8 字。

轉載請註明: 首席氣象專家張霞:用專業識破“風雲變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