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有一種生活叫“我家住在公園裏”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金山網訊 站在自家陽台上,推窗就能看到樹葉從綠變黃的過程。迎着朝陽和清冷的秋風,在小區健身步道上慢跑或快走,享受微微出汗的感覺……越來越多鎮江人的居家生活,有了更好的景觀配套“加持”。無論是老小區還是新小區,都在以“公園”作為標杆營造出温馨和諧的家園氛圍。

小區攬荷花塘入懷

時入三秋氣已清。位於城西的西荷花塘裏大片綠意依舊不減。十年前,市民謝先生把家安在這個有着“荷塘月色”的小區。十年後的今天,他慶幸當年的選擇,覺得每一天都像“住在公園裏”。

“我老家在句容,自小看慣了青山綠水。十年前,兒子去讀大學,我們的時間多起來了。我就把當時的學區房置換成現在的房子。主要看中這個小區有完整的水系,有大片的綠地和健身步道,住起來舒服。”謝先生言及於此滿是心得。

他還是一名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平時清晨到附近的金山湖景區騎一大圈回來後,不過癮,就繼續在小區步道上刷圈放鬆散步。單憑“休閒指數”,謝先生説自己願意在這裏再住十年不止。

據瞭解,西荷花塘雖然面積不大,但它的“級別”不低,已被列入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對於很多老鎮江來説,這片池塘寄予了快樂的童年記憶。隨着城市建設的開發,江南府邸小區落户於此。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開發商在房地產開發時,對西荷花塘進行了修復美化,及時清理塘內漂浮物和垃圾,定期進行生態補水。如今這裏水質已達到Ⅲ類。

最是書香能致遠

9月中旬,江蘇省住建廳發佈“2019年省級示範物業管理項目”,我市有5個項目上榜。其中,小而美的新小區鳳凰和潤苑亦在榜中。

3年前,鳳凰和潤苑開盤交付,當時業主對這個只有4幢高層住宅、4幢多層洋房的小區還沒有什麼“感覺”。而當業主們漸漸適應有了更深切的居住體驗後,又是一番別樣的“感覺”。

由於高層住宅居住密度較高,小區樓幢間的中心組團區特別設置了較大面積的中央景觀,在線性引導的步道間加入了不同品種的植被,形成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景觀空間。小區“會客廳”挑高設計,置一棋桌,供業主閒來對弈。樓幢南面陽光充足,安放了兒童遊樂設施,成為孩子的樂園。

到現在,鳳凰和潤苑的入住率已近八成。該小區3幢業主馬女士喜歡這裏鬧中取靜的氛圍,也喜歡緊鄰小區鳳凰廣場望山書局的“書香”。她表示,與書為鄰,滋養心靈。

馬女士家對門的鄰居是一對老夫妻,有了電梯,他們再也不怕上樓下樓了。記者瞭解到,像這對老夫妻一樣住在該小區養老的老年人家庭還有很多。他們每天買菜、遛彎、串門,過得倒也安靜怡然。

老舊小區重獲新生

石頭巷、中營街、城隍廟、桃園新村……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舊小區。自2018年起,市委、市政府深入推動“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啓動實施老舊小區三年改造計劃。市住建部門用足繡花功夫,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力求改善老舊小區的生活環境。

改造後的中營街北片區,一片1500平方米的條形地塊劃分為休憩場地、健身場地、綠地等不同功能區,集健身、交往、休憩、展示、文教等功能於一體。家住附近的居民陳老先生感慨地説,這些都是在拆除的危房廢墟上建起來的。“我們現在開窗見綠,出門看景,四季賞花。”陳老先生説。

位於古運河西側的京口閘十八進片區,出新後的老樓重新煥發了光彩。馬頭牆、花格窗連成的一道小區“客廳屏風”,隔開了機動車區域和居民生活區,再現古樸典雅的民居之美。即便是小區公廁也動足心思出新,與相連的店鋪牆體刷出一幅《江南》風景畫,遠山、長江、扁舟、綠竹、紅燈籠,堪稱老小區“最美公廁”。記者走訪時,老街坊們都表示,有了更美的環境,住起來更加舒心。(翟進)攝影 文雯 

【來源:金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