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原創」生了娃誰來帶?普惠托育服務緩解生育“後顧之憂”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綜合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近日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改革服務管理制度,提升家庭發展能力,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繼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後,國家宣佈實施的三孩生育政策如何對症下藥破解“生不起”“養不起”難題,減少家庭後顧之憂?圍繞網友關心的問題,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採訪多名專家學者,對優化生育政策進行系列解讀。

生了娃誰來帶?養不起娃可咋辦?……這些問題令很多家庭頭痛,也是很多人想生不敢生的根源所在。7月29日,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的通知,強調促進普惠托育服務發展。

“《決定》提出一攬子配套生育支持措施,尤其是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減輕了養育子女的家庭負擔,讓那些想生不敢生的家庭有更多安全感。”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主任楊凡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採訪時表示。

視頻製作:王雪純、實習生周海飛

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緩解年輕人生育壓力

《決定》提到,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服務。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鼓勵國有企業等主體積極參與各級政府推動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社區托育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居住社區嬰幼兒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此外,不久前印發的《“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也明確指出,擴大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

“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們的生育意願。” 楊凡表示,在當前生育政策不斷寬鬆的背景下,抑制人們生育意願的因素主要是社會經濟因素,比如孩子的生育、養育和教育成本過高、孩子沒人照料、工作和家庭無法平衡等問題。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一大批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務機構,能夠降低家庭養育成本,有利於緩解年輕人生育壓力。

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市場力量大有可為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0至3歲嬰幼兒約4200萬,其中三分之一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是現實供給為5.5%左右,供給和需求缺口還很大。

《決定》提出,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強化政策引導,通過完善土地、住房、財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這需要促進托育服務行業更成熟完善,政府和市場需各自發揮力量。”楊凡建議,政府加強行業管理的同時要為行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比如税收優惠、專項補貼、崗位設置等,將其作為社會服務業的重點和優先領域。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的力量去解決家庭對社會化托育認同比較低的問題,因為有效的供給能提高認同感,從而創造出更多需求。

楊凡以母嬰護理師為例(也叫月嫂),這個職業剛出現的時候,社會認同感也不高,原來照顧孕婦坐月子都是家庭內部成員,後來大家慢慢認識到,母嬰護理師能夠提供更為專業的產婦護理、嬰兒照料和科學育兒等服務,後續還衍生出更多需求。發展到現在,大家對月嫂已經比較接受了。

“同樣的道理適用於托育行業。” 楊凡表示,隨着行業的發展,當大家逐漸認識到社會托育能夠從內容到質量上滿足家庭需要、甚至比自己父母照料更專業的時候,對這個行業的認同度自然會提高。

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監管升級勢在必行

李女士的寶寶馬上快兩歲了,她在猶豫要不要把孩子送到社區附近的托育服務機構。“孩子這麼小,送到托育機構有點不放心,但工作和照顧孩子又很難平衡好。”李女士一臉愁容。

“有同樣顧慮的媽媽不在少數。”楊凡表示,我國托育服務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雖然近兩年來,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的發展速度較快,但托育服務體系仍存在不少短板,除供給總量不足以外,還存在服務模式內容單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各種問題。

對於普惠托育服務的發展,加強綜合監管勢在必行。《決定》指出,各類機構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必須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和規範,並對嬰幼兒安全和健康負主體責任。地方政府要承擔監管責任,建立健全登記備案制度、信息公示制度、評估制度,加強動態管理,建立機構關停等特殊情況應急處置機制。

針對當下存在的問題,楊凡認為,應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包括機構的服務評估標準,從業人員的准入資格、評價和退出機制,軟硬件環境的標準等。此外,可以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在普惠的基礎上實現托育服務多樣化發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智慧托幼,提高托育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為何取消社會撫養費?專家:倡導性生育政策的體現

南繁為什麼重要?專家:託穩了中國人的飯碗

南京本輪疫情源頭,查清了

責編: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