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網站2月19日發表安妮特·邁裏茨、托爾斯滕·裏克的文章,題為《從跨大西洋政治家高級會晤中得出的三個認識》,全文摘編如下:
這一幕不同尋常——不僅僅因為大流行:在美國總統喬·拜登當地時間週五向歐洲發表講話時,三個屏幕把他和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以及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展示為平起平坐的夥伴。在線上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這些國家領導人齊聚一堂。西方世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看到如此明顯的凝聚力。
拜登在致辭中承認,特朗普擔任總統的四年動搖了聯盟。他説:“關係受到損害。”他強調了重新開始的目標。他説:“美國決心捍衞我們的領導地位並重新贏得信任。”
拜登承諾:“美國又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又回來了。我們不回頭看,我們共同往前看。”他在任期一開始就決定和盟友團結一致,這表明他想修復已經出現漏洞的關係。但與此同時,美國對歐洲提出了越來越多的具體期望,尤其是在俄羅斯和中國問題上。
1.美國作為盟友迴歸
華盛頓的基調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總統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以“通過外交發揮領導作用”來形容他的主題。僅此一點就使他與特朗普時代不同。
開闢新篇章並不容易,因為對美國作為西方國家榜樣的信心已被嚴重動搖。拜登必須努力重建美國,使其成為多邊團隊的一分子——他用明確的話語強調了這一點:“讓我來消除最後的疑慮,從羅馬到里加,美國將與歐洲緊密合作。”
拜登強調,美國將履行北約的集體防禦義務。
華盛頓提供的不僅僅是言語。拜登在任期的前幾周就採取了具體步驟來扭轉特朗普的民族主義政策。例如,他率領美國重新加入了世界衞生組織和《巴黎協定》等聯盟,並叫停了美國從德國撤軍的計劃。拜登還表示,他將恢復與伊朗的核談判。
總之,在拜登領導下,美國人以創紀錄的速度提出自己的方案——不僅出於本國利益,還因為拜登看到“世界處於轉折點”。但是,他因此也給合作伙伴施加了為全球挑戰提供解決方案的壓力。
2.關鍵是歐洲能否跟上
拜登向歐洲遞出手來,但也明確表示,他期待歐洲人做一些事情。
拜登認為,考驗“民主西方”的主要是中國和俄羅斯。他要求歐洲人一同面對這些對手。“我們必須共同面對與中國的競爭。”
拜登就俄羅斯議題也傳遞了清晰的信號。“我們必須應對俄羅斯的威脅。”他要求歐洲人在這方面也形成統一戰線。
在這方面與歐盟達成統一也並非易事。法國總統馬克龍要求“與莫斯科對話”。他還堅持自己的“歐洲戰略自治”理念,而華盛頓卻認為這個理念疏遠雙方關係。
3.雙方可能因各自訴求而失敗
當地時間1月6日,數千名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並導致5人死亡,這一事件體現“美國民主”根基已多麼不牢固。拜登希望人們以他能否縮小美國的裂痕(無論政治方面還是社會方面)來判定他的總統任期是否成功。只有他成功做到了這一點,西方世界才能再次長期將美國視作強大夥伴。歐洲方面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當前時刻,雙方都能強調它們願意互相支持——但現實卻更為複雜。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