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時民主峯會是一場拙劣而疲憊的表演
這不過是一場乏善可陳的政治秀,甚至還讓人透過表象看到了民主霸權在冷戰30年後的拙劣與疲憊。
12月9日到10日,繼續以冷戰後全球唯一超級大國、西方民主陣營領袖自居的美國,在華盛頓進行了48小時的“在線民主秀”。作為本屆美國政府在2020年總統競選期間的主打劇目之一,理論上此舉應該是本屆民主黨總統向全球昭示“美國民主霸權王者歸來”的“好萊塢大戲”。但無情的事實是,這不過是一場乏善可陳的政治秀,甚至還讓人透過表象看到了民主霸權在冷戰30年後的拙劣與疲憊。
民主峯會。圖源:美聯社
此次峯會着力想要塑造的公眾認知,是美國主導下的西方民主在全球仍然是有市場、有熱度、有影響的,特別是對於全球的年輕人而言。但從“優兔”為代表的視頻平台上來看,相關直播的在線觀看數據,以及截至12月13日的播放數據等量化指標來看,説“乏善可陳”都是相當委婉的。從表現看,某些場次的直播甚至採取“關閉評論”這種非常“不民主”的做法,試圖避免網民過於直白和犀利的評論,壞了直播主持者的情緒。僅此而言,足以説明此次48小時民主峯會主要是本屆美國政府自娛自樂的在線秀。
努力為美國地緣政治霸權披上民主的外衣卻未遂,是此次華盛頓48小時“在線民主秀”的另一個顯著缺陷。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這場峯會説的是民主,想的是霸權,瞄準的是中國以及俄羅斯等帶來的衝擊和挑戰。知名財經媒體彭博社更是在事後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明確指出:如果要針對中國,那就索性聚焦地緣政治,不要虛偽地扯民主;如果真的要搞民主,那就認真遵循西方民主的標準模式去搞,不要三心二意地往地緣政治上靠。實話説,號稱超過100個參與方的民主峯會,其官方網站上展示的主要成果——把人權和高技術出口管制扯到一起的所謂聲明,署名的除了美國,就只剩下澳大利亞、丹麥和挪威。可想而知整個峯會有多少水份了。這種景象,何止一個“悽悽慘慘切切”所能概括?
更諷刺的是,就在民主峯會召開的同時,英國最高法院推翻下級法院裁決,同意向美國引渡維基揭秘創始人阿桑奇。這簡直就是迎面一記耳光:現任美國總統在民主峯會開幕式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被問及是否會引渡阿桑奇,只能默不作聲地扭頭就走。
需要説明的是,問題不在民主,而在於把民主在美西方國家的實踐,進行具有顯著歷史虛無主義色彩的理想化加工之後,作為全球各國必須接受的唯一標準答案,用具有顯著霸權屬性的工具強勢推廣,開展以民主為遮羞布的脅迫外交與霸權護持行動。這種民主的武器化和霸權化,才是對人類社會民主價值迫切而現實的威脅。同時,此次民主峯會引發的各方反應也證明:民主霸權在當今世界是沒有市場的,也是不受歡迎的。除了中國台灣島內的某些跳樑小醜,絕大多數與會者與其説是去捧民主的場,不如説是不想得罪已經日趨流氓化的美國,去參加會議的主要動機,是意思意思交個差。
冷戰結束30年,美國在華盛頓召開的民主峯會以堪稱慘淡的結局收場,其所謂“成果”甚至沒有引發西方主流輿論的追捧,與30年前冷戰結束時高喊“歷史終結”慶祝西方勝利的狂熱形成了頗為鮮明的對比,以另類方式演繹“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許在某種意義上,歷史希望借美國這場拙劣的表演提醒人們不要忘記,讓人過上善的生活,而非服務於個別國家全球稱霸的小心思,更非綁架人類的共同價值去為少數政客的私利服務,才是人類共同體的初心與使命。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沈逸(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編輯 深海鹽 深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