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田文林:200多年戰爭史,美為何窮兵黷武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綜合

美國強加給世界各國的帝國主義戰爭,給相關國家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和損失。201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至少要對37個受害國的2000萬人的死亡負責,其中包括對1000萬至1500萬人的死亡直接負責。美國對南斯拉夫、伊拉克等國發動戰爭時,曾大量使用貧鈾彈,給當地居民的健康造成巨大損害。美國為何如此窮兵黷武?

近代以來的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化,資本積累則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前發展的最大原動力。在平均利潤率日趨下降的背景下,資本積累只能通過大衞·哈維所説的“時間轉移”和“空間轉移”的方式,而要想實現“空間轉移”,從一開始就與戰爭和暴力密不可分。戰爭是實現資本積累的終極手段,資本積累則是發動戰爭的主要動因。對外戰爭為經濟擴張鋪路,戰爭是投入,經濟是產出,市場決定戰爭,戰場創造市場,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戰爭與經濟的辯證關係。

從對內角度看,可控戰爭可以刺激需求,由此帶動經濟發展。在私有化背景下,財富分配的總原則是“按資分配”,勞動者購買力不足,導致整個社會出現商品相對過剩。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投資日趨劍走偏鋒,將投資重心轉向高收入階層消費的奢侈品生產,以及依靠製造戰爭發財。

從對外角度看,戰爭可以打破限制資本擴張的藩籬和國家政策限制,幫助資本實現全球擴張和全球積累。戰爭的戰利品是帶來“經濟自由”,並引入法治,因為這能夠滿足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資本主義企業總是在不停地尋找着新的空間,當需要開闢這些空間時,它們不會心懷憐憫。西方大國頻繁策動戰爭,並非天性邪惡,而是資本逐利本性使然。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積累是其對外政策最大的動力。對美國來説,通過暴力實現空間擴張已經成為不言自明的一項國策。從文化背景看,美國戰略文化的核心特徵之一,就是對自身文明的盲目優越感,以及從骨子裏對非西方文明的鄙視。由此,美國在對有色人種發動戰爭時,幾乎沒有任何道德負疚感。美國學者約翰·考茲認為,美國將暴力視為理所應當,而且是在暴力環境中培育出來的。從階級結構看,美國內階級矛盾日趨尖鋭,但又不可能通過變革生產關係根本緩解這種狀況,因此通過對外戰爭來轉嫁國內危機始終是其重要方式之一。有美國學者指出,願意發動戰爭是華盛頓國家韌性和嚴肅性的一個標誌。戰爭是新常態,是美國在全球事務上的默認立場。在華盛頓,戰爭是可預測的(甚至是可取的)生活方式,而和平則是不可預測的(也是不明智的)道路。

美國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對外戰爭史。有統計稱,美國從1776年建國以來,240多年中有220多年的時間處在戰爭狀態。還有統計稱,自1776年以來,美國參與了53場軍事入侵行動。“9·11”事件後,有學者依據相關資料列出一份清單表明,從1890年到2001年,美國共採取了133項軍事幹預行動。尤其是二戰後,美國每年對外軍事幹預的次數,從過去1.15增加到1.29。1989年底以來,這一數字達到2.0,堪比帝國擴張時期戰爭增長的數量。

不管按哪種算法,“把美國人視為和平主義者是個幻想,他們是而且一直是歷史上最暴力的國家之一。”美國參議員威廉·富布萊特感嘆“我們已經令人痛苦地喜歡戰爭”,“暴力已經成為我們最重要的產品”。他還警告説,長期的戰爭狀態使美國正產生一個可怕的軍事官僚機構。

雖然經常藉着“民主、自由、人權”的名義,美國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就是為資本擴張服務,竭力維護“中心-邊緣”的等級性國際體系。“縱貫整個20世紀,直到現在21世紀初,美國一直不斷地動用其軍事力量以及情報系統,來顛覆那些拒絕保護美國利益的政府。美國干涉別國,在很多情況下主要出於經濟原因——特別是要確立擴張、擴大、保護美國人在世界各地不受干擾地從事商業活動的權力。”由於戰火絕大多數是別國領土上進行,因此美國人感受最多的不是戰爭的殘酷性,而是可能帶來的收益。戰爭更多意味着“有利可圖的生意”,而不是生靈塗炭的人類災難。

“9·11”事件後,美國接連在中東發動了兩場“反恐戰爭”,看似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實則是清除中東反美政權,建立龐大的自由貿易區。這種“自由”曾在20世紀70年代被帶到智利,90年代被帶到俄羅斯,就是讓西方跨國公司饕餮飽餐的自由。更主要的是,這種“反恐戰爭”還是攫取資源的經濟戰爭。據美國國防部與地質調查局聯合提供的研究報告,阿富汗擁有“此前不為人知”的大量礦產資源,總價值達1萬億美元。美國官員認為,阿富汗最終將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礦產品中心。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很大程度上為了獲得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油質最好的地區。美國佔領伊拉克後,曾積極推動伊議會審議一部美國授意起草的《石油天然氣法》。根據這部法案,西方石油巨頭可獲得30年的合同開採伊拉克原油,而且分成方式也不合乎國際慣例:在初始階段,西方石油公司可分得伊拉克石油收入的60%-70%,直到收回成本。此後還可分得20%的伊拉克石油收入。而美國可控制中東石油的一半以上,其覬覦伊拉克石油的野心昭然若揭。

當然,黷武好戰對美國自身也絕非好事。古羅馬學者西塞羅曾説過:“絕大多數人認為從戰爭中獲得的東西,要比在和平環境中獲得的東西有價值,其實這是錯誤的。”美國將戰爭作為實現財富增值的手段,導致其始終處在“兵兇戰危”的狀態。以戰爭方式維護資本擴張體系,風險巨大且代價昂貴。這是因為,將戰爭當成“生意”,前提條件是在代價不大的情況下贏得戰爭勝利;一旦戰爭變成兩敗俱傷的消耗戰,其預期中的經濟收益便可能變得得不償失。美國發動的兩場“反恐戰爭”就是典型的負面案例。原打算通過戰爭謀求地緣政治和經濟收益,不料最終卻陷入戰爭泥潭難以自拔,成為消耗美國國力的巨大黑洞。美國前段時間在阿富汗的“喀布爾時刻”,已經淪為世界一大笑柄。因此,所有熱衷霸權的戰爭主義者,都應以此為戒。(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