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肌無力

遠離肌無力

照顧老人多年,深知在老人生活中,最無奈的兩字是:“無力”。

無力的老人,自身無奈,親者也無奈。最記得有一次,我推一位長輩去照X光,幫老人站上機位後,醫生讓我馬上離開,但我就是離開不了,因為我一放手,老人就倒下。此刻的老人,骨瘦如柴,全身無力,“弱不禁風”也不足形容。最後還是我在一旁扶着老人照完X光,那次我自身究竟受到多少毫西弗X光輻射,也顧不上了。

人一老,上樓無力,站立無力,幹活無力,負重行走尤其無力。《孟子》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作為“庠序之教”和“孝悌之義”的標誌,可見歷代老人皆以此為苦。

那麼人到白頭,怎樣才能避免無力之苦,做到生活獨立自理呢?我的看法,這事須想在前、做在前。

所謂“想在前”,就是要常想一個真理——“用進廢退”。這是人體器官的鐵律:用則活力常在,棄則由強轉衰。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兩腿。一個人,有半數骨骼肌肉分佈在兩腿,半數神經和血管聚在這裏,一半以上的活動要由它承擔。兩腿肌肉一萎縮,人的活力就大打折扣,“人老腿先老”説的就是這個理。可現實中,恰有很多人終日久坐,樂當“沙發土豆”。這種看似安逸的生活,最不利於下肢肌肉。有調查表明,半月坐卧不動,腿力就會降低10年。不常運動的人,除腿肌枯瘦外,全身鈣質會加快流失,關節骨骼疏鬆化。所謂“老而無力“,由“坐而得之”居多數。

“想在前”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做在前”。

“做在前”就是要趁現在還能活動,抓緊時機鍛鍊身體、增強四肢,保持肌肉活力。老話説“八十歲學吹打”,鍛鍊這事任何年齡都不嫌晚。就腿部而言,最簡易的鍛鍊方式是走路、跑步;如果有基礎,還可以做些力量練習,如適量負重下蹲或半蹲。如果不想成為“手無縛雞之力者”,則上肢鍛鍊也不能忽視,這方面的鍛鍊,除俯卧撐、引體向上外,還可試試啞鈴、擴張器等。

有志於鍛鍊者,不拘時間地點,也不拘活動形式。武術中的“馬步樁功”,我一直很喜歡,自覺對增強腿力有效果。這“樁功”在家就可練,灶上燒着水、手上拿着書,都不耽誤,蹲上一兩分鐘,兩腿就脹脹的有反應。又如等車等航班,不妨選個角落,做做深蹲或俯卧撐。這類“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鍛鍊,最是有益身心兩健。

人有了點歲數,外形可以不再挺拔,內心卻不可先自萎縮;只要四肢肌肉尚健,人生大廈就不致坍塌。喜歡久坐的朋友,不妨推開家門,每天出去走一走、跑一跑,讓野風吹着,體驗下另一種心跳。(彭瑞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1 字。

轉載請註明: 遠離肌無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