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百件企業“傳家寶”,致敬百年風華!5月11日起,央視財經頻道重磅上線百集微紀錄片《紅色財經·信物百年》。由百年興業以來,百家企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親自出鏡,他們將各自企業的“傳家寶”帶到演播室現場,以企業掌門人的身份,講述信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紅色財經印記、探尋中國經濟脈絡。今日第六集為您講述“撥通移動時代的首部手機”

“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信物名稱:“大哥大”信物傳承者:中國移動信物年代:1987年信物印跡:撥通中國移動時代的首部手機

信物講述人:中國移動黨組書記 董事長 楊傑

“喂~喂~喂,聽得見嗎” “聽見了!打通啦!”“太神奇了,這電話連線都不用接!”這段對白,對於已經進入智能通信時代的你是否有些久遠和不可思議?在你的記憶裏,是否有過一個像磚頭一樣厚重的黑色手機的印象?那個時候,它被稱為“大哥大”。

“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摩托羅拉實驗室中誕生,1983年,摩托羅拉公司就推出了第一部商業手機,大小和半個磚頭差不多,重量更是超過1公斤。在智能手機還沒出現之前,通信行業的江湖是“大哥大”的,雖然機身現在看起來太龐大,信號偶爾也不好,但當時夾一個公文包再裝一部手機就是地位的象徵。那個時候這款手機的售價高達3995美元,在美國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那它又是何時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户的呢?這源於時任廣東省郵電管理局局長的李軼聖的一次跨國出差。1984年,李軼聖出差去到瑞典,那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見到“沒有線的電話”,他盯着大拇指一樣大小的屏幕和一堆數字按鍵出了神,他當下的第一反應是這個設備只能用於國內應急通信。

“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誰能想到,僅僅過了一年,香港就有了移動電話。當大量港商來到廣東洽談業務時,帶過來的“大哥大”卻不能用,這嚴重影響了內地商業發展的速度。為了內地貿易發展能夠更加順暢,李軼聖立即組織人開始進行“大哥大”的成本核算,不算不知道,計算結果出來嚇了所有人一跳,設備加終端手機,平均每個用户要支付五六萬元。而當時,中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一百多元,就算不吃不喝,使用這樣一部手機的花費得是十幾年的工資,這麼貴的東西怎麼可能用得起呢?那個年代,固定電話還沒有得到普及,“大哥大”的到來對市場有些拔苗助長的意思,所以推廣它的難度可想而知。這時,一個被戲稱為“借錢買雞,下蛋還錢”的模式被提出,即貸款發展移動通信。可是,“萬一養的不是母雞是公雞,生不出蛋怎麼辦?”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

“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得知計算結果的李軼聖並沒有退縮,快馬加鞭地將方案於1986年彙報到郵電部,並找到了廣東省政府尋求到1000萬美元的貸款支持。1987年11月18日,原郵電部部長楊泰芳在移動電話網的首期工程開通儀式上,向遠在北京的同事撥通了我國第一個移動電話。“喂~喂~能聽見嗎~”如此簡短的一通電話令在場的人個個熱血沸騰,這一天,意味着中國正式步入移動通信時代。

“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後來,“大哥大”開始逐漸進入中國市場,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徐峯在購買手機後得到了一張紙,上面手抄了一百個號碼。工作人員説:“手機號都在這了,你隨便挑。”徐峯最後果斷選擇了“901088”這個號碼,其中“9010”是廣東省的區號,“88”號則是作為生意人的徐峯討的一個彩頭。那個時候購買手機都是帶着支票支付,而此時的工作人員又犯了難,雖然大哥大已經進入了市場,但大家都不知道怎麼給大哥大定價。於是對徐峯説“要不然這樣,你把手機先拿回去,過幾天我們有定價了,再把那個錢填上。”就這樣,一臉疑惑的徐峯壓下了支票,帶回了屬於自己的第一部手機。他懷着激動的心情回到辦公室,馬上用手機給辦公室的座機撥通了電話,真切的感受到了無線電話在空中傳播的聲音。在此後的幾十年,“大哥大”的普及速度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作為中國第一個使用手機的人,便捷的通信幫助徐峯在生意上穩固不少,同時期還有很多像徐峯一樣的人,早早用上了“大哥大”,成為了當時經濟發展的第一批受益者。

“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回望這一段歷史,正是老一代通信人的遠見和堅持,讓廣東乃至中國的移動電話業務幸運地早降生了幾年,也為我國移動通信業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幾十年來,中國通信業成就矚目,在移動通信領域,經歷了1G時代的空白、2G時代跟隨國際標準前行,到3G時代肩負使命進行突破,終於有了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通信標準,再到4G時代,用户數佔全球50%以上。今天的5G時代更是擁有話語權,引領世界,中國通信業正在向着“網絡強國”的目標邁進。這一切的背後,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是時代的變遷。

“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來源:央視財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6 字。

轉載請註明: “喂~喂,聽得見嗎?”他,見證歷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