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假”黑醫院坑害患者4年,留下的是一部“監管啓示錄”| 新京報快評
銀川亡羊補牢,其他地方也應引以為鑑。
資料圖。圖源新京報網
文|羅志華
“假醫生、假護士、假手術,‘三假’黑醫院為何能殘害患者長達4年之久?”……這樣一則報道,日前引發社會熱議。
據《半月談》報道,近日,寧夏銀川歐亞男健醫院惡勢力犯罪集團案終審宣判,“醫生”“護士”共48人服法。法院認定,該院4年時間裏共詐騙348人,敲詐勒索9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導致18人輕傷、51人輕微傷,累計非法斂財1億多元。
人家是“三甲醫院”,這家是“三假醫院”。究其作惡手段,讓人觸目驚心——
患者上網搜索症狀,就被跳出來的對話框截了和,“假醫生”上崗不懂裝懂;身體檢查時,尿裏被加“料”,查出了“大問題”;等上了手術枱,淪為醫生刀俎;被安排一個甚至幾個大手術,有心想反抗,但手術刀和拳頭都在眼前晃動,就只好交錢消災……
説是醫院,但更像是披着醫院“外殼”的詐騙機構,患者只要走進這家醫院,處處都是陷阱。對該醫院所謂“醫護人員”而言,白大褂似乎也成了他們強盜行為的黑馬甲。
這樣一家黑醫院被“一鍋端”,確實熨帖人心。但細細一品,心裏又不是滋味:涉案金額如此巨大,受害者數量又多,這家醫院為何“作惡”四年多才被查獲?
要知道,寧夏銀川歐亞男健醫院借用民營醫院外殼非法斂財的模式,並非其首創。遵義歐亞醫院借用醫院斂財,已在貴州等地被當作惡勢力犯罪集團查處,寧夏銀川歐亞男健醫院犯罪集團照搬外地“成熟模式”,“如法炮製”一遍。在遵義歐亞醫院被搗毀後,銀川涉事醫院的犯罪行徑才被牽出。
而銀川歐亞男健醫院的問題早有端倪。銀川市“12345”平台,僅2017年至2019年就有80餘條針對歐亞男健醫院的投訴;2018年,有媒體曝光了歐亞男健醫院亂收費行為。即使是有4名幹部充當保護傘,這樣被患者大面積投訴並被媒體曝光,為何未得到地方監管層面的有效呼應?
回頭看,先是監管有盲區,後是被投訴後執法疲軟無力,讓這家黑醫院以黑謀存4年之久。
這有太多例證:如,在衞生部門組織的年度校驗中,歐亞男健醫院在高投訴率發佈虛假廣告被處罰的情況下仍違規過關。遭遇患者投訴時,有關衞生部門僅僅將投訴轉交給醫院由醫患私下調解。
又如,患者舉報醫院價格欺詐,衞生部門用“民營醫院可以自主定價,只要做到明碼標價,就是合法的”理由來解釋;患者因為受不了醫院的欺詐行徑與醫生爭吵,卻被定性為醫患衝突,因此啓動醫患關係調解程序,把事情平息下去了事,患者認為醫院涉嫌犯罪,但行政部門只有行政處罰權,只能“罰款了事”。
但這裏執法不嚴的理由顯然站不住腳——明碼標價若全部標在服務大廳,當然無可指責,若標在醫生口袋裏的紙條上,且只有在術中加價時掏出,那就不叫“明碼標價”了。
更何況,就算行政部門不能處置敲詐勒索等刑事犯罪行為,也可及時向公安機關提供刑事線索,做到行政與司法的無縫銜接。
目前,在歐亞男健醫院案發後,寧夏回族自治區衞生系統開展了醫療領域專項整治。自治區衞健委某官員表示,銀川市多家民營醫院或關門跑路,或被勒令停業。衞生部門還針對這一案件暴露出的問題,建立了醫療糾紛行業主管部門複查複核的層級管理制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以歐亞男健醫院案進行警示教育,嚴查行政不作為、亂作為。
這無疑是深刻反思後的亡羊補牢。到頭來,這對其他地區的醫療機構監管也不無警示意義。對監管部門來説,當好患者的保護傘,是醫療監管的應有之義。
□羅志華(醫生)
編輯:丁慧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