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愛黨是他的堅定信念”(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僑胞説·祖國在我心中(17))
一九三八年年二月十一日,蘇青(左四)和一批泰國華僑青年自曼谷乘船回國參加抗日戰爭。
1943年,蘇青在山西省興縣甄家莊地區反擊日偽軍“掃蕩”時繳獲的望遠鏡和皮手套。
蘇青全家合影。一排左側為蘇青,二排左起第三人為蘇穗生。
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百年航程 赤子僑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主題展”上,一張1937年由曼谷炮台縣開具的僑民返鄉許可證,默默講述着泰國歸僑回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的歷史故事。這份返鄉證的主人是泰國歸僑、抗戰老兵蘇青,他的子女於2014年將返鄉證捐贈給華僑歷史博物館,與返鄉證一同捐贈的還有34件蘇青保存的歷史文物。
新四軍職務胸章,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證書,抗日戰爭中繳獲的日軍軍官的望遠鏡、皮手套……這些蘇青子女捐贈的文物在博物館引人注目。蘇青長子蘇穗生告訴本報記者,讓更多人瞭解華僑華人在中國革命發展中的貢獻,是他和兄弟姐妹6人的共同願望。以下是蘇穗生對父親的回憶。
歸國——
回國抗日是共同願望
1938年2月,抗日烽火遍燃中華大地,我父親蘇青從泰國回國。那時,他剛滿20週歲。出發前,在即將開離曼谷的輪船上,他和同行旅泰華僑青年留下一張合影。合照裏的青年身着襯衣,面帶微笑,意氣風發。回國抗日,是他們的共同願望。
回國之前,我的父親已在泰國深入參與共產黨領導的系列活動。1918年出生於廣東揭陽的他,1926年隨父母到泰國謀生。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部分中共黨員流亡東南亞。1929年,父親在曼谷羅鬥圈小學當工讀生時,通過當地的共產黨組織成員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父親積極參與當地抗日救亡運動,先後參加共產黨在泰國領導的“反帝大同盟”“暹羅華僑抗日救國聯會”下屬的“工人抗日救國會”“學生抗日救國會”等組織。1937年10月,父親在泰國加入共產黨。1938年2月,父親受共產黨泰國分支組織的派遣回中國學習。
在廣東汕頭登陸後,父親一行輾轉到福建龍巖加入新四軍二支隊,之後受組織安排前往延安學習,被分配到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四期一大隊軍事第九隊學習。在泰國艱苦求學的經歷,讓父親對回國後的學習機會分外珍惜。在抗大,父親受到大隊嘉獎,獎品筆記本保留至今。在父親的抗大畢業證書上,有毛澤東的題詞:“勇敢堅定沉着。向鬥爭中學習。為民族解放事業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正是父親的信念。
投筆從戎是父親學成後的理想。1940年,父親在延安抗日軍政學院繼續深造。194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晉西北一二〇師三五八旅晉綏軍區三分區司令部任作戰參謀,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作戰——
總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個
在所有捐贈品中,父親繳獲日本軍官的望遠鏡,是我們兄弟姐妹最喜歡的一件。這是父親在抗日戰爭中參加甄家莊戰役殲滅日寇春川大隊時繳獲的戰利品。父親曾講起這場戰役的驚險過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3年9月,八路軍晉綏軍區部隊在山西省興縣甄家莊地區反擊日偽軍“掃蕩”,日寇春川大隊在甄家莊連續三次陷入八路軍的包圍中。10月8日晚,日寇百餘人企圖偷襲我父親所在的八路軍指揮所,以突破八路軍包圍。當時作為軍分區作戰參謀的父親,立即策馬奔赴軍區前線指揮所報告情況,請求前線派兵增援。父親隻身在山澗中策馬狂奔,山澗兩邊的日寇不斷對父親開槍。父親成功抵達前線指揮所彙報情況,領來增援部隊,將偷襲的敵軍擊退。最終,八路軍在10月11日將敵軍殲滅,殲滅日寇700餘人,繳獲重機槍2挺、輕機槍15挺、長短槍203支。戰鬥中,父親繳獲了日本軍官的望遠鏡和皮手套,斑駁的皮鏡殼裏還有一塊白絹,上面殘留着暗紅的血跡。
小時候,我們兄弟姐妹都很喜歡這個望遠鏡。父親閒時會坐在家裏房頂的天台,用這個望遠鏡教我們看星象,哪個是北斗星,哪個是天秤座,哪個是獵户座……這些父親行軍作戰時為辨別方位積累的實用知識,成為和我們休閒娛樂時的有趣談資。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個紀念品是父親和戰友們用鮮血換來的,父親口中刺激的戰爭“故事”,是他親身經歷的九死一生。
抗日戰爭期間,父親多次參加反掃蕩、反蠶食戰鬥,因作戰有功,兩次獲得軍分區的通令嘉獎。行軍打仗時,父親總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個。父親的戰友曾經跟我説,當時,他常常幫別的戰士背槍,一人肩上扛着幾桿槍,像鐵打的似的。
傳承——
讓更多人瞭解華僑華人貢獻
從20歲義無反顧回國抗日,到參加解放戰爭,再到新中國成立後在廣州市政府部門任職,父親的一生都在為他眷戀熱愛的祖國儘自己的一份力。20世紀30年代,像父親一樣從泰國回國參加抗戰的旅泰華僑非常多,其中許多華僑青年都在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70年,受父親的影響,17歲的我參軍入伍。臨走的前一夜,父親把我叫去,囑咐我在部隊“一要相信黨,二要相信人民羣眾,三要相信社會主義道路”。當時還在叛逆期的我並不太理解,但在部隊和之後的人生道路中屢次遇到困難和抉擇時,父親的這三點叮嚀讓我一直走在正確的成長道路上。愛國愛黨是他的堅定信念,也是他對我們兄弟姐妹的終身教育,儘管從事的行業不同,我們兄弟姐妹6人都是早早入黨的“老黨員”。
從部隊退役後,我在工廠從事微型計算機相關的技術工作,之後出國留學,歸國創業,無論是學習技術,還是開辦企業,父親從小教育我們的“勇敢、節儉、助人為樂、腳踏實地”,都在時刻提醒督促着我。1995年起,我經營的公司設立新力蘇青助學基金,用於資助國內在學但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至今已捐助了500餘人。父親的教誨,不僅在家族內傳承,也通過我們的努力,影響着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
1997年,父親因心臟病發作不幸辭世。在整理父親遺物的過程中,我們兄弟姐妹日漸萌生把父親的“收藏”捐贈出去的想法。2014年,經過慎重思考,我們決定,將父親留下來的有價值的遺物全部捐贈給新籌建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瞭解,在中國抗日救亡、革命建設的過程中,廣大華僑華人貢獻了許多力量。中國的崛起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華夏兒女共同努力的結果。(本報記者 高 喬)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9月01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