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個人信息泄露為何“防不勝防”?可能是“內鬼”在作怪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綜合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也晴)近日,有媒體報道“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賬號,40萬條個人信息被泄露”一事,稱被泄露的信息中包括髮件人地址、姓名、電話以及收件人電話、姓名、地址,被泄露的信息數量實際超過40萬條。

11月17日,針對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被泄露一事,圓通速遞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回應稱,已報案,相關嫌疑人於9月落網,堅決配合打擊非法售賣和使用快遞用户信息的行為。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支付的盛行,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通過移動終端辦理各項業務。但是個人信息往往會在操作過程中或主動或被動地被泄露出去,這其中所藴含的巨大經濟價值,促使黑灰產業的滋生,大量信息被盜取的情況也由此發生。

個人信息是如何被“偷”的?

網上繳費、生活購物、出行買票……種種存儲個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讓不法分子嗅到了新的“商機”。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公安部的公開信息,2014年起開始逐漸滋生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典型犯罪案例,其中竊取並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從幾萬條到幾百萬條不等,也存在着“裏應外合”、買賣雙方相互勾結的現象。北大科技園創新研究院產業研究分析師李朕認為,這其中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黑色產業鏈,通過對個人信息的售賣、利用,以達到廣告推廣、電信詐騙等目的。

這種黑灰產業鏈被分為三部分。

據瞭解,上游負責收集、竊取、整理個人信息。一些部門和行業從業人員將在履職過程中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給他人;在各地挖出的“內鬼”中,有正式的員工也有臨時聘用的員工。公民在求職、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等地方留下的個人信息很有可能成為隱患。

此外,中游負責個人信息買賣。信息經上游輸出後會通過黑灰產論壇、暗網等渠道進行流轉,最終成為詐騙團伙手中的物料。

下游則進行精準犯罪獲利或實現其他灰色收益,利用這些信息實施冒充公檢法、領導、客服退款等“精準詐騙”,騙取用户的資金。

被“偷”的個人信息都用來做什麼了?

被竊取的個人信息所造成的危害也有輕重之分。

李朕表示,最輕的危害是個人信息暴露於公眾之中,可能流轉到更多的廣告推銷方手中,用户會不定時收到各種無用的推廣信息轟炸。

以騷擾電話為例,《2019中國騷擾電話市場狀況與用户感知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69.7%的網民曾遭受過騷擾電話,而2018年中國騷擾電話撥打數量就已超過500億次。

目前騷擾電話的處罰成本較低,導致數量滋長,嚴重影響到人們正常生活與工作的同時,也可能會被不法分子用來實施“精準詐騙”。

其次,受害人賬户可能會被仿製,進行不法活動,從而本身受到牽連。

最嚴重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個人信息的暴露會產生不明債務、受到網絡威脅和網絡詐騙、個人賬號被封鎖等,造成個人財產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