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踹門查補課的執法人員,應學好規範執法這一課
依法治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不容逾越的“底線”。
近日,網上一則安徽含山執法人員查處校外培訓的視頻引發熱議。8月6日,含山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發布情況説明稱:經調查,該場所無辦學許可證,且嚴重違反含山縣疫情期間暫停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的相關規定,已責令其立即關閉並接受處理。對執法過程中個別工作人員執法方式簡單、急躁、不規範的問題,將認真對待,嚴肅處理。
就含山縣通報的內容來看,這家培訓機構被執法人員查處並不冤:其不僅沒有辦學許可證,而且嚴重違反了疫情期間的管理規定。換句話説,這家不負責任的培訓機構,一方面損害了學生和家長的權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安全隱患。對於這類機構,依法查處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進行查處。
網傳視頻顯示,執法人員一腳踹開房門,其他幾人一擁而上,將正在上課的老師拉出屋外,只留下滿屋面面相覷的孩子。這樣的場景,對孩子們的心理影響是直觀的,而孩子們的心理感受,恰恰是執法人員所沒有顧及的內容。當下,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負擔正在推進,減負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身心發育,但簡單粗暴的執法手段卻走向了保護孩子的反面,這也是此次相關人員受到詬病的關鍵所在。
在減負的大背景下,感受到壓力的不只是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同時還有家長。裹挾在情緒焦慮的洪流中,不少家長都是一個矛盾綜合體,他們一方面吐槽孩子負擔太重,另一方面忍不住慣性想“加課”。從某種意義上看,這種矛盾心態正是減負所面對的最大壓力——因為擔心別人“搶跑”,自己也按捺不住“搶跑”的衝動,並催生了培訓需求。
含山縣表示,對執法過程中個別工作人員執法方式簡單、急躁、不規範的問題,下一步將認真對待,嚴肅處理。這種態度不僅是積極的,而且是必要的。真正減負,首先就要確保對各類培訓機構一視同仁,既不能留下監管“盲區”,也不能留下治理“死角”。而在此過程中,執法者的方式方法至關重要。只有遵循規範化操作,才能清除培訓機構“鑽空子”的空間,進而打消家長“搶跑”的衝動。
沒有人願意看到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學生減負的關鍵就在於守住“起跑線”。這既是政策“紅線”,也是民生“視線”,依法治理、以人為本的理念,則是不容逾越的“底線”。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