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初入中國市場的外企,會面臨哪些難題?這場投促會上,政府部門“學到了”許多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如果早上我要坐飛機去北京,家人要坐高鐵去杭州,那麼我們會一起坐車到虹橋站,然後我步行幾分鐘走到機場就行,非常方便。”在上海生活多年,中國英國商會前主席克萊爾·皮爾森(Clare Pearson)對虹橋樞紐的互聯互通印象深刻。“我知道從這裏出發,可以前往30多個歐洲國家以及中國所有省份,距離上海市中心也只有半小時車程。”

緊鄰虹橋樞紐,長寧區成為國內外投資者的重要選擇,原因不僅僅是獨特的區位優勢。6月10日,長寧區國際投資促進對接會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召開,來自外資企業、駐滬商會以及駐滬領館的代表暢所欲言,面對長寧區領導提出了自己對產業和城區發展的真知灼見。

企業服務與人才服務應同步落地

目前,長寧全區登記境外人口達7萬餘人,佔全市境外人口比重超過1/5。駐滬領事機構和外交官邸分別占上海總數的1/3和1/2左右,是上海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區之一。

長寧區對外資的吸引力,首先是獨特的區位——地接兩省,空連各國,位於上海滬寧、滬杭發展軸的“Y”型交匯點,形成了包括航空港、快速路、軌道交通、城市幹道在內的立體交通網絡,優勢明顯。與此同時,長寧區一直致力於優化現代服務業結構,產業高端化、特色化特點日漸鮮明,服務業税收佔全區税收比重約98%,現代服務業税收佔全區税收比重約80%。

一些長期駐滬的商會機構也注意到了這一特點。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對長寧區的優勢特色如數家珍。“開放特徵鮮明,是上海連通長三角、面向海內外的重要門户。”“十三五”期間,長寧區GDP年均增速為7.9%,高於上海全市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全區GDP增長18.9%,增速位居中心城區首位。

涉外經濟不斷髮展,使得目前已有6600多家外資企業在長寧區集聚,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60家。在季愷文看來,近兩年長寧區實到外資持續增長50%以上,沒有受到疫情較大的影響,顯示出外資、外企對長寧區發展的堅定信心。

對接會現場

對接會上,長寧區副區長楊元飛介紹了長寧區緊扣世界銀行及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形成全區優化營商環境4.0版方案,同時持續打好“八張特色改革牌”,積極試點“一業一證”“一證多址”、住所登記信用承諾、集羣註冊等改革舉措,多次榮獲國務院表彰等區域發展情況。

聽了這一介紹,恆可富企業諮詢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商務總監朱培德感到很驚喜。“我今天第一次那麼集中地瞭解長寧區的營商環境,原來長寧不止宜居,而且更宜業宜商。”

外資企業對區域對接進博會的各類優惠政策尤為關注。朱培德説,對優質外資進口企業辦公用房的租金補貼、運營費資助等政策,正好同恆可富服務的外資企業需求吻合。“如果能把這些有需求的外資企業引到上海、到長寧落地,同時引導企業高管等高級人才居住在長寧區,是不是更‘兩全其美’?”

眼下,長寧區正以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虹橋智谷”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等國家級平台為抓手,深入對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為此,長寧區已成立“虹橋國際人才港分中心”和上海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打造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華僑事務、台胞事務、海外人才居住證、出入境證件辦理等“多位一體”服務格局。舉辦此次對接會,也將進一步強化外資在投資促進中的成效,增強長寧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長寧區中山公園商圈

企業的“成與敗”政府也要知道原因

朱培德所在的恆可富集團主要為大型跨國公司、上市公司、中小企業、企業家以及高淨值人士提供高效管理和金融服務。經過對國內市場的觀察,朱培德發現,初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往往面臨幾大共性難題:複雜的行業監管要求;中西方文化差異;合作伙伴的選擇;供應鏈管理;疫情期間的出行;人才招聘與管理。

“企業希望與長寧區的投資促進部門建立更密切的聯繫,推薦更多符合長寧區產業發展導向的企業來投資興業,使區域的招商引資更為高效。”

作為一名資深創業者,一橋數據科技(大連)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曉彬也有同感。在國內外市場闖蕩多年後,他發現,國外供應端和國內銷售端之間,存在着文化差異、習慣差異、渠道差異、管理差異、信息不暢、鏈條過長、銜接錯位、發展差異等問題。“很長一段時間內,80%左右的進口食品在中國市場的‘壽命’很難超過1年,因此幾乎所有進口銷售渠道都在不懈地尋找新品,以適應中國消費需求的更新。”

2019年,劉曉彬與數據系統專家逄錦峯等幾位合夥人共同成立一橋數據科技有限公司(BRB Data Technology),並在奧地利設立歐洲分公司。去年起,一橋數據開始與國內的K11、天貓、盒馬鮮生等多個渠道建立合作,目前已經上線商品886個,涉及15個國家的77個國外廠商。

虹橋臨空經濟園區

“只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支撐的B2B綜合服務平台,才能搭建信息、數據、商品、物流、資金‘五流協同’的橋樑,跨越進口快消食品飲料行業的障礙,實現精準適配。”劉曉彬的建議,對傳統商貿業和“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均為區域重點產業的長寧區頗有建設性。

“昨天我剛同一家外國公司的高級經理交談,對方説,在中國,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在過去30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從1990年時外企優先,其次是國企、民企,轉變為如今不少畢業生首選阿里巴巴、華為等中國龍頭民營企業。”長期身處中、英兩個市場,克萊爾·皮爾森指出了海外企業在中國經營失敗的幾個關鍵因素。

“沒有充分聽取中國經理人意見,比如沒有采用對等營銷,而是過於依賴獵頭解決招聘問題;選擇進入中國的產品不適應本地市場,比如只經營冷食,或是對購物中心人流量缺乏研究。”而在中國運營較為成功的海外企業,也有幾大共同點:保持管理的連續性;入境税方面符合本地政策要求;產品進行本地化改良;公關上注重口碑、作風低調和客户推薦。這些建議不僅對企業,對政府的投促服務部門也具有指導意義。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舒抒 題圖來源:長寧區供圖

來源:作者: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