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後有這種表現,看似是好事,其實暗傷娃內心,易變的自卑
人的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面對調皮搗蛋、做錯事的孩子,不少家長首當其中選擇吼罵,語言暴力的效果雖然立竿見影,但是卻傷娃於無形,如果孩子被吼後有這種表現,家長一定要提高重視。
汪女士的兒子涵涵今年4歲半,自小活潑好動,經常調皮搗蛋,汪女士每次都是不厭其煩地好言好語規勸,可是涵涵根本不長記性,直到有一天她忍無可忍對着孩子吼了幾句,小傢伙突然變乖了。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汪女士對此十分欣慰:看來吼娃的方式很奏效,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一旦涵涵哪裏做得不對,汪女士就大吼,她發現孩子明顯沒有原先那麼皮了,甚至向閨蜜炫耀,自家兒子長大了,不用再讓人操心。
本以為是一件好事兒,可是兒子卻變得越來越沉悶,失去了原先的活潑開朗,某日下午,她再次對着孩子大吼道:“你要是下次還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涵涵聽完不敢作聲,只是乖乖回到房間玩玩具,到了晚上的時候才跑到媽媽面前,小心翼翼地説道:“媽媽,對不起,我下次不惹你生氣了,你別不要我……”説着説着哇哇大哭起來。
一陣愧疚和心疼感突然湧上汪女士的心頭,她抱起涵涵温柔地説道:“對不起,媽媽不是故意的,我肯定不會丟下你,會一直陪着你的。”
作為帶娃的中堅力量,不少温柔似水的媽媽在日復一日的消磨中變成“河東獅吼”,俗話説“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脱口而出的話語看似無心,實則傷娃於無形,有些孩子可能在遭受父母的語言暴力後選擇反抗,而有的孩子卻沉默寡言,變得安靜乖巧,當出現這一情況,父母就要提高警惕了。
多數媽媽認為孩子被吼完變乖是好事,其實卻在娃心裏留下傷疤,面對你毫無緣由的責罵,孩子若是反抗,説明還有溝通的空間,要是娃突然變得沉默寡言,甚至一言不發,很可能心靈已經受傷,不解釋不推脱,略顯麻木。
1、變得自卑
家長的每一次責罵都是在扼殺孩子的自信心、降低娃的安全感,往往被最親密的人傷害,內心會變得十分恐懼、小心翼翼,害怕父母不愛自己,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做什麼都得不到家長的鼓勵和支持,只是一味地收穫否定,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死衚衕裏。
2、變得懦弱
過於強勢的家長,孩子往往都比較懦弱,長大後膽小怕事、缺乏主見。遇到一點點小事都不敢自己做主,這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3、變得叛逆
經常吼孩子或許可以暫時起到壓制的效果,可是長此以往,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對父母的粗暴行為產生憤恨,長大後以牙還牙,用同樣的方式回饋父母。
1、找出問題根源所在
面對犯錯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交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裏,心平氣和地談,找到問題根源,再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一上來就吼。家長要以理服人,而不是用憤怒去壓迫孩子承認錯誤。只有孩子自己心底裏意識到犯錯誤了,才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2、尊重孩子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尊心,家長不能總用趾高氣揚的態度去強制要求孩子,也不可以用過來人自以為是的經驗去冷嘲熱諷孩子,這樣只會使他們越來越自卑,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家長的耐心對孩子是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