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澳前駐華大使認了:指望不上美國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作為一名前駐華大使,孫芳安不是第一次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出邏輯混亂。

  中澳關係陷入困局,中方多次強調“責任全在澳方”、“解鈴還須繫鈴人”。話説明白到這地步,澳高級外交官員、前駐華大使還“倒打一耙”稱中國對中外交流“設置條件”。

  與此同時,她發現現在已經“不能指望美國像過去那樣發揮領導作用”,“單一全球超級大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綜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英國《衞報》11月26日報道,澳外交和貿易部常務副部長、前駐華大使孫芳安(Frances Adamson)25日晚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發表演講稱,澳大利亞面臨的威脅日益緊急,比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戰略不確定性上升。

  這段演講發生在中方27日出手治理澳進口葡萄酒傾銷問題,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之前。孫芳安邏輯清奇地“敦促”中國不要擺佈較小的國家,稱北京不能對其與世界的接觸“設限”。

  孫芳安(資料圖)

  她將中美競爭升級歸結為中國的迅速崛起,並稱澳大利亞等國的戰略前景隨之也越來越令人焦慮。

  她還扮作無辜地揣測,中國可能認為能在很大程度上給自己與世界的接觸“設置條件”,“如果是這樣,那我認為這是錯的”,理由則是“在國際體系內進行建設性的合作,而不訴諸施壓或脅迫,對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都有更大的好處”。

  除了“好為人師”,孫芳安同時表示,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是影響“該地區和世界如何走出新冠疫情衰退”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可能將是一段“漫長而不平坦”的過程。

  另外,澳媒認為,孫芳安對美國實力的評價很“直率”。

  她説,儘管美國仍是該地區的重要力量和重要盟友,但“單一全球超級大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21世紀初到中葉這樣更為嚴峻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承認,不能指望美國像過去那樣發揮領導作用。”

  “作為一種文化,美國仍然具有難以置信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但正如當選總統拜登所明確指出的那樣,美國面臨的內部挑戰將是下屆政府的首要任務,並將影響美國的國際事務參與程度。”

  孫芳安還抱怨稱,新的戰略氛圍對澳大利亞來説不太“舒適”,它必須加強外交,“根據新的大國現狀形成一項區域和全球秩序”。

  “我們不可避免地捲入了一場影響力競爭,因為地區秩序的演變將深刻影響我們的安全和其他利益。如果澳大利亞沒有設置議程和執行機構,那麼我們將只能接受其他國家規定的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名前駐華大使,孫芳安不是第一次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出邏輯混亂。

  在此前的澳大利亞“華裔忠誠度測試”風波中,一句“你們能否會無條件譴責中國”惹怒當地華裔,澳參議院10月29日舉行聽證會就此展開辯論。

  而孫芳安在聽證會上也“倒打一耙”,污衊中國政府抹黑該國形象。她煞有其事地“提醒”在場議員:中國媒體會抓住機會,將澳大利亞塑造成一個“不包容”的國家。對此,有華裔學者質疑孫芳安上述言論避重就輕,不去譴責澳大利亞社區存在的種族歧視,反而將爭議歸咎於中國。“這樣只會讓情況更加糟糕。”

  至於孫芳安25日揣測中國“擺佈”較小國家,指摘中國認為自己可以為中外接觸“設限”,英國《衞報》21日的報道或許能讓她“恍然大悟”。

  英國《衞報》在一篇題目為《中國告知澳方:停止視中國為威脅,否則不接電話》的報道中稱,中國正敦促莫里森當局就將中國視作“威脅”還是“機遇”做出明確決定,而這一決定是重啓部長級會談的關鍵先決條件。

  在採訪中,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一名高級官員提出,澳方應該摒棄“冷戰思維”,中國應該被視為機遇,而不是威脅。

  當被問及“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那中國就會變成敵人”這句話的意思時,這位駐澳大使館官員解釋説:“如果你與一個國家對抗,為什麼這個國家要對你友好?”

  27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在回答中澳貿易問題時重申,相互尊重是各國間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和前提。澳方應切實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處理兩國關係,多做有利於增進中澳互信、符合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精神的事,為兩國務實合作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