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4日在雅加達闡述所謂的“印太戰略”,聲稱要“加強與地區合作伙伴的聯盟以及防禦和情報能力”,污衊中國在該地區有“侵略性舉動”,同時又説美國將確保美中競爭不會演變為災難性衝突。此外,拜登政府準備推動的“印太經濟框架”成為布林肯此次演講的一個重點。這是布林肯上任之後對東南亞的首次出訪。但今年夏天,拜登政府曾派出常務副國務卿、防長、副總統相繼訪問該地區。有分析認為,華盛頓試圖重新凸顯其對東南亞的重視,企圖在印太地區建立起“反華陣線”。不過,這種圖謀註定落空。一直以來,美國在幫助東南亞國家方面做得很少,這是源自其內心深處對這一地區的“輕視”。與此同時,對於美國的拉攏,該地區一直極為警惕,印尼前貿易部長馮慧蘭説過一句名言:“兩頭大象打架,我們不想被踩死。”對於布林肯的挑唆性演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回應説:“美方挑動分裂隔閡,煽動對立對抗的做法,在世界上不受歡迎,在亞太地區更加行不通。”
中方駁斥美國務卿言論
“我也看到有的媒體就布林肯國務卿在訪問亞洲國家的時候發表的相關言論。我想指出的是,美方一方面渲染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一方面又表示無意同中國衝突,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同中美元首會晤的精神不符,也難以得到地區國家的認同。”汪文斌在記者會上如是説。
汪文斌表示,如果美方真像其聲稱的那樣“要為亞太地區和平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的話,就應當切實尊重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而不是以意識形態劃線,拼湊小圈子,調動集團對抗;就應當尊重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而不是頻繁派艦機到南海炫耀武力,挑釁滋事;就應當做地區對話與合作的促進者,而不是挑撥地區國家關係、破壞地區團結合作的攪局者。
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布林肯14日在印度尼西亞大學發表演講,強調美國為向亞洲提供高質量基礎設施和疫苗所作的努力,並在安全課題上展開更密切合作。他説,華盛頓不希望亞洲爆發任何衝突,美國將確保美中競爭不滑向災難性衝突。“我們將採取一種策略,把我們所有的國家力量,包括外交、軍事、情報等,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力量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他還稱,華盛頓致力於一個新的區域經濟框架,重點關注貿易、數字經濟、技術、供應鏈、清潔能源等領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印尼語頻道)報道,布林肯挑撥印太地區國家與中國的關係,聲稱“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湄公河到太平洋島嶼”,中方的行為引發“擔憂”。法新社稱,布林肯表示華盛頓“決心確保南海航行自由”,宣稱“北京的行動威脅着每年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商業活動”。
美國廣播公司稱,布林肯的講話僅限於印太地區和中國,稱美國將擴大與亞洲夥伴的軍事和經濟關係,以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強的自信。布林肯説,拜登政府致力於“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繁榮”,並將通過加強美國的盟友關係、建立新的關係及確保美國軍隊保持“競爭優勢”來實現這一目標。
“布林肯抨擊中國,尋求重整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彭博社評論稱,美最高外交官批評中國的“侵略性行動”,同時提出更緊密地整合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和安全夥伴的計劃。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寫道,布林肯堅稱,華盛頓不是試圖強迫各國在美中之間作出選擇,但他對“北京咄咄逼人的行動”發出一連串抱怨。
“這是一個信號”
《環球時報》駐印尼記者注意到,不少當地媒體分析説,布林肯此次東南亞之行旨在削弱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這是美國政府努力加強與該地區國家經濟和安全合作以遏制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後續行動。布林肯尋求實現美國總統拜登的目標,即將美國與東盟關係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布林肯為何選擇在印尼發表“印太戰略”演講?香港《南華早報》14日援引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學者布蘭德的話説,這是一個信號,表明華盛頓認為印尼是該地區一個關鍵參與者。“印尼之前沒有出現在華盛頓議程上,因為美國一直專注於與中國的競爭,而印尼對這種大國競爭很警惕。在東南亞,華盛頓(之前)一直最積極地與那些對美國抵制中國更熱心的國家接觸。”
對於這樣的疏忽,《紐約時報》做了“檢討”。“想制衡中國,美國需要印尼。”該報刊文稱,現在是華盛頓及其盟友向印尼示好的良機。華盛頓需要向這種不結盟、有時喜歡爭吵的新興大國靠攏,幫助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布林肯選擇在印尼發表“印太戰略”演講,主要是看重其東南亞地區大國的地位。印尼是東盟最大經濟體,是東盟印太展望的最大推手。實際上,布林肯此次出訪的三個目的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可以説是東盟核心國家,也是老東盟成員,它們的立場代表着絕大多數東盟國家的立場。
在中國東南亞研究會會長莊國土看來,美國找錯了方向,因為印尼從來不認為跟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有主權爭端,也不願意南海成為大國較量的場所,讓周邊國家受到影響、破壞。“至於美國打經濟牌,美國近20年經濟在衰退,而中國跟印尼的經濟合作穩步推進。”莊國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想給印尼畫一張大餅,但它終究不是實實在在的,遠不能同印尼與中國合作的利益相比。
值得一提的是,布林肯訪問印尼還與俄羅斯高官“撞車”。布林肯是在英國參加七國集團外長會對俄羅斯發出嚴厲警告後前往印尼的,在他的飛機落地前,俄駐印尼使館發了一則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到訪的聲明,時間也是兩天。印尼外長低調處理了這一“衝突性”事件,説俄美都是印尼的好夥伴,印尼將繼續與所有國家發展戰略互信關係。不過,俄使館在一份聲明中稱,帕特魯舍夫強調莫斯科致力於維護“亞太地區的現代安全架構”。
孤立北京不會成功
“東盟突然間成了國際政治舞台上的‘香餑餑’。”英國廣播公司14日稱,上個月,中國領導人承諾中國將“永遠是東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並宣佈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10月下旬,第九屆美國—東盟峯會上,拜登宣佈提供超過1億美元資金,以擴大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許利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布林肯此行是要給其“印太戰略”賦予經濟內涵,此前“印太戰略”過於強調政治安全議題,會有一種空心化、空洞的可能。從中國方面來説,如果美國和該地區國家正常開展經濟合作,我們是歡迎、支持的,我們反對的是以經濟合作議題來針對他國、針對中國,特別是建立諸如獨立於中國的供應鏈、價值鏈體系等。
事實上,美國面對東盟一向是嘴上説得好聽。“印太戰略”的概念在特朗普時期提出,但從2018年到2020年,特朗普連續三年缺席美國—東盟峯會,還取消了一次擬在美國舉行的東盟特別峯會。有美國學者認為,拜登政府雖然開始在東南亞地區加大力度,但資源主要還是投向中東和歐洲。拜登上任後沒有去過亞洲,但已幾次前往歐洲。
馬來西亞國際關係學者胡逸山對卡塔爾半島電視台表示,美國孤立北京的目標無法實現,“在這個地區,基本上都是做生意,互相貿易,歡迎外國投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過去十年,我們看到美國的投資在緩慢而穩定地撤出,它與該地區的貿易已遜於中國。”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14日稱,俄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專家加林認為,美國提出與東盟國家加強軍事關係可能會引起該地區的警惕。印尼和馬來西亞是東盟的主要國家,它們對美國成立“奧庫斯”的反應讓美國人非常不舒服。亞太地區的進一步軍事化,不符合該地區大多數國家的利益,“它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恢復經濟”。
該媒體另一篇文章稱,中國主張東盟團結,維護東盟在亞洲事務中的核心地位。俄羅斯持同樣立場。美國表面上也這麼説,事實上卻在尋找機會弱化和分裂東盟。
“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東南亞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東盟如今是中國最大貿易合作伙伴,再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即將啓動,這是美國所不樂見的。”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周邊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銀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東盟國家是理性的,大多數是不會選邊站的。
【環球時報駐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徐 偉 辛 斌 環球時報記者 冷舒眉 倪 浩 吳志偉 柳玉鵬】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
徐 偉 辛 斌 冷舒眉 倪 浩 吳志偉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