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兩場線上高層會議,美歐釋放兩個信號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綜合

七國集團(G7)領導人網絡視頻會議與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線上特別會議19日分別舉行。

分析人士認為,從這兩場會議看,美歐都釋放了修復跨大西洋關係的信號。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對美歐關係造成的嚴重創傷難以迅速癒合,美歐之間的深層次矛盾也較難徹底消除。西方只有走出“小圈子”,積極參與更大範圍的國際多邊合作,才能有效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重修舊好”有障礙

英國首相約翰遜19日主持召開G7領導人網絡視頻會議。根據會後發佈的聯合聲明,與會的七國領導人達成一系列共識,強調要在新冠疫苗、恢復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與國際多邊機構合作。

在同日舉行的慕安會線上特別會議上,約翰遜説,關於西方陷入困境、跨大西洋聯盟分裂、北約地位岌岌可危的悲觀主義情緒在到處蔓延,但他表示“我們正在轉向”,暗示美歐開始“重修舊好”。美國總統拜登表示,過去幾年跨大西洋關係面臨緊張和考驗,如今美國決心重新與歐洲接觸。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美歐希望以這兩場高層會議為契機,彌合特朗普政府時期留下的跨大西洋關係裂痕,重振西方影響力,但美歐關係依然存在諸多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在新冠疫苗分配、軍費開支、“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等具體問題上都存在嚴重分歧。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指出,特朗普政府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難以輕易抹去,而去年美國大選結果也表明,拜登的政策在其卸任後能否得到延續存在不確定性。此外,在應對新冠疫情過程中,德國與歐盟也開始意識到,歐洲在一些領域的利益與美國並不一致。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國際關係專家貝特朗·巴迪認為,拜登可能無法完全轉變其前任奉行的貿易保護政策,包括針對歐洲盟友的貿易保護措施。與此同時,拜登可能繼續要求歐洲盟友更多承擔軍費開支,這在當前形勢下不會受到歐洲國家歡迎。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奧漢隆認為,眼下看似熱絡的跨大西洋關係無法有效解決美歐之間的疑難問題,如俄羅斯問題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非常駐學者包道格認為,鑑於美國的選舉週期,歐洲國家在處理與美國關係時會更為謹慎。“歐洲國家明白,特朗普的政策只是‘症狀’,而非美國政策變化的根本原因。過去30年積累的錯誤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

多邊主義是正道

G7領導人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説,G7將為人類健康與繁榮加強多邊合作,“使2021年成為多邊主義的轉折之年”。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慕安會線上特別會議上強調,多邊主義為所有政治活動提供了基礎。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衞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組織“必須再次得到加強”。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西方要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作用,應首先致力於多邊主義,進而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取得成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指出,世界正日益多極化,西方國家應與國際舞台上的其他關鍵力量進行對話與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如果不尋求更廣泛的國際合作,G7這樣不合時宜的西方國家“小圈子”根本無法獨自應對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戰。

英國基爾大學國際關係專家約翰·沃格勒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代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達經濟體利益的G7已“有些過時”,它必須與二十國集團(G20)等國際多邊平台合作。“G20很重要,因為它涵蓋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和印度。西方想要振興疫後經濟、應對氣候變化,都不可避免需要中國的加入和支持。”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阿斯特麗德·諾丁也認為,在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威脅面前,G7這個“發達國家俱樂部”無力獨自應對,“必須擯棄以意識形態劃分敵友的做法,糾正過往偏差,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更多國家及其他國際機構坦誠對話、積極合作”。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舒曼指出,只有基於真正的多邊主義才能應對氣候變化、社會不平等、新冠疫情等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在這種多邊主義中,強國需要要對弱國負起責任。”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