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標杆!超火家轎終換代,實力更強,唯獨這點要接受
【有車以後 有車試駕】來了來了,又一期“眾説紛紜”,這期節目我們開上一台熱度極高的車型——本田思域!文章同樣分5個部分寫,各自表達對這款熱門新車的觀點看法。而且這次我們還帶上了本田凌派車主、車圈重名率最高的志鵬老師説一説他的看法。
試駕車型實話説,我個人對11代思域的外觀設計並不是特別滿意。
倒不是嫌棄它變保守、變成熟了,只是單純覺得它“不夠俊俏”。之前同事描寫新車外觀用了個奇妙但貼切的比喻,在這兒我想再引一次:
“10代思域羽翼式大燈,有點劍眉星目的感覺,是中國人的審美;11代大燈凹陷太多,長得像歐美人,眼睛深陷進去,顴骨很寬很大,中國人可能覺得不協調。”
車尾看過去,新車尾燈尺寸變大,但沒有使用全LED光源,反而欠些質感,這台頂配車型裝備的小尾翼也稍顯突兀。單論外觀,還是廣本的兄弟車型格更符合我的審美。
真正體現出11代思域“成熟質感”的是它的內飾,無論是設計還是做工都收斂了10代的毛糙勁,同時懂得運用技巧掩蓋材質的廉價感,例如使用高光飾板+顆粒來偽裝碳纖維效果,檔次提升明顯。空調和音響系統保留了實體按鍵,科技感不及全觸控,但是真的好上手。
十一代思域的外觀其實爭議很大,甚至有部分消費者認為這樣“居家”的外觀不應該出現在思域上。不過個人認為,十代思域那樣的設計更像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很經典很戰鬥,但不是傳統思域應該有的樣子,我認為思域的運動只是取向而已,不應該如此張揚,特別是後面還出現了諸如“思域在哪裏”“鬼火少年”這樣的調侃,過頭了。
説回十一代思域,大家説它“居家”很大原因是前臉、尾部設計都變圓潤了,雖然在戰鬥感和十代比確實不如,但和同價位的其他家轎比,它更低趴的姿態以及同顏色的塗裝足夠彰顯它的車型定位。至於內飾方面,十一代思域毫無疑問是進步了,對稱式的設計、懸浮式的中控都讓車輛看起來簡潔時尚很多。
必須説明一下,我説十代思域“過頭了”並非説它的設計過頭,如果讓我同樣給十代思域的外觀打分,我會打9分,是的,比十一代更高,但兩台外觀讓我選,我會選十一代。怎麼説呢,大家讀過金庸吧,那些都是極好的,可我偏不喜歡,我對十代就是這種感覺。
動力油耗手頭這台240TURBO車型搭載了一台1.5T高功引擎,最大功率182Ps,最大扭矩為240N·m,匹配CVT變速箱。
日常行駛,CVT變速箱會盡量將轉速壓在1500轉以內,市區起停跟車,動力線性跟腳;大動力請求下變速箱會模擬AT車型的跳擋動作,不過引擎發力依舊持續連貫,法定限速內不會有乏力感。8秒左右破百的加速能力不會讓人心跳加速,不過應付日常代步收放自如,底氣十足。
在PT8-120標準油耗測試中,思域做到5.1L/100km的成績,不過這是市郊工況,均速35km/h的極值,日常市區行駛百公里估計得再多兩個油。對比同級燃油車,這個成績還不錯,不過對比混動車型就不算突出了。
我對思域動力的第一感受就是跟腳,作為高功率版本,這台1.5T的發動機最大134kW,最大扭矩240N·m,和十代比,紙面數據是有進步的,但説實話,要説它的動力有多生猛嘛,也沒有,據説這是因為排氣加了顆粒捕捉器的原因。好在新思域在你每次踩下油門時都能給你符合預期動力反饋,不會讓你覺得難以琢磨,特別是配備上CVT變速箱,就一個字,順。
而如果你把模式切換到運動,一腳油門下去,看着轉速逐漸拉昇到6千轉左右,再配合發動機艙傳進來的聲音,你還是可以感受到思域作為偏向運動取向的車給你的一點亢奮感。至於油耗表現,日系車還是一如既往地讓人安心,實測5L出頭的成績算是主流省油的水平。
駕駛感受坦率地講,我從不迷信“本田黨”吹噓旗下車型駕駛性的話術,對11代思域的駕乘感受也完全沒有期待,但與這車接觸一天,我服了。
它確實好開。
如果10代思域是20出頭張揚跋扈的毛小子,11代就是剛入而立之年,有了老婆孩子的年輕爸爸:年輕人的活力還在,但處事待物更體面,心思更細膩。
冒着被組內雅閣車主暴打的危險,我斗膽説一句,它的底盤甚至比雅閣更有質感:既保留了運動風味,處理路面瑕疵又更加飽滿圓潤。路上找着井蓋碾,懸掛動作乾脆,聲效厚實,壓根不像一台本田;打滿只有兩圈整的轉向手感卻依舊精準靈動,整體駕駛感受同級難覓對手。
有同事覺得新車“太安靜”、“不戰鬥了”,但要我説,這“可鹽可甜”、“能文能武”的脾性才是新車最誘人的賣點。晚高峯車流中,它能做到安靜無感;稍微激烈駕駛,又很容易調動起司機的情緒。不信?看看凌派車主不經意間流露的迷之微笑吧~
要説缺點,那還是老生常談的隔音問題。雖説11代思域的環境隔音相較前代有了質的飛躍,但路噪相對還是比較明顯,優科豪馬ADVAN dB靜音胎似乎沒起到多大幫助。4000轉以上有大量引擎噪聲湧進座艙,120km/h車速下A柱附近也會傳來細微的風聲。
十一代思域開起來的感覺非常好,這種好是出乎意外了。首先隔音表現,個人覺得除了輪胎有點挑路外,思域算是補齊了短板,我司凌派車主上車之後大呼“這還是本田嗎?”另一個意外的點就是日常駕駛中底盤的表現,最明顯的,在過減速帶時,十一代思域對這種小振動的處理顯得非常有韌勁,甚至可以説有越級的高級感,而這是十代思域所不能給到你的。
十一代思域開起來另一個特點就是坐姿極低,低坐姿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增強駕駛的參與感,特別是配合本田帶有隨速增益的轉向,車輛開起來給你的感覺就很靈活帖服,同時不失舒適。不過當你偏激烈駕駛時,你還是會發現它依舊是家用車底子,側傾抑制並沒有想象中極致,不會給你過多幻想的空間。總體評價而言,這車日常駕駛利落爽快,底盤舒適,是一個很適合開的家用車。
空間11代思域還是前座取向的車子。儘管軸距相較上代車型增加了35mm,但為了營造更加通透的視野,A柱也同步後移了50mm,正負相抵,後排空間沒什麼變化,坐人沒問題,但遠夠不上寬敞。
前排座椅高度調節範圍寬泛,調到最低時可以將整個人“埋”在中控台後面,配合4向可調方向盤,各種身材、坐姿的駕駛者都能找到舒適的坐姿,翻毛皮面料在激烈駕駛時也能提供不錯的摩擦力。
不過思域前排坐墊長度偏短,大腿承託明顯不足。此外,手頭這台試駕車主駕駛滑軌螺絲沒有擰緊,座椅前後有輕微曠量,品控還需進一步提升。
空間體驗上,思域算是主流水準,170cm的身高在調整好前排駕駛位置後,來到後排,依舊可以獲得3拳以上的腿部空間餘量,加上高配車型還有一個全景天窗,後排的開揚感相當不錯。
至於不足之處,個人感受比較明顯的就是後排中央隆起比較高,而且座椅中間的頭枕也不支持調節,這對於偶爾的多人出行而言還是有一定影響。
配置售價雖説我們拿到的這台16.39萬元的頂配車型裝備了翻毛皮座椅、運動套件、全景天窗和9寸中控車機,但沒有座椅通風/加熱、副駕駛電動座椅、前雷達、360°全景影像、電子擋/換擋撥片和品牌音響,配置亮點不多。
主被動安全配置倒是一視同仁:全系標配9氣囊,240TURBO車型標配Honda SENSING主動安全套裝,9氣囊甚至包括了同級罕見的後排側氣囊,看來誓要一雪10代車型的前恥。
要説全系最划算的車型,還是指導價14.29萬元的勁動版,動力總成和主被動安全配置完全一致,少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外圍裝備,價位直降2.1萬元。不過即便如此,對比同價位區間的中型車,思域的性價比仍舊比較一般。
先説我的結論,十一代思域有點小貴,但也值得,要知道,目前十代思域在市場上的優惠幅度也不過2、3千塊,而單單十一代思域升級的Honda Connect3.0系統個人就覺得已經值這個價格了。
至於説它有點小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它在配置上比較摳門,其中最不能忍的就是車輛只有頂配和次頂配有後排空調出風口。至於其他配置,以我們試駕的頂配車型為例,該車副駕是手動調節、沒有前雷達、取消了CarPlay、沒有座椅加熱等等,不是説不能用,就是一台落地18萬左右的車,沒有這些配置還是差點意思。
編輯總結總體來説,我們三人對於思域的評價還是比較一致的,特別是駕控、底盤、隔音三個方面都是一致的好評,唯一差異比較大的可能就是對外觀設計的看法,不過顏值這事見仁見智,有人喜歡就肯定有人不喜歡,沒必要多談,如果你説思域因為“居家”的外觀會失去很多粉絲,那我也會説它因為這個外觀它吸引了更多有家用需求的消費者。
還有一個相對低分的項目就是配置售價,這個同樣不用過多解讀,就是紙面上的意思,價格確實偏高了一些,或者説配置低了一點點。當然,我們同樣不懷疑這台在這個售價下會繼續熱賣,畢竟這麼好開的車真的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