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墨林:雄心妙手扭轉南北冬夏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生平

李墨林(1911年-1975年)

河北安新人,1952年11月成立“李墨林温室生產合作社”。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任四季青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温室生產隊隊長。

曾獲海淀區勞動模範、北京市勞動模範和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1975年2月2日因病去世。

星火

心長在土裏,才能把莊稼幹好

新中國成立之後,李墨林同6户農民一起成立了互助組,建立了自己的温室。

李墨林經常從早到晚泡在温室裏。“他一年365天得有300多天往地裏跑。當時領導來考察,或者有人來訪,找不到他的時候就去温室裏找,一找一個準兒。”曾牽頭籌備李墨林紀念館並擔任講解員的郭淑芳説,“當年大家都説李墨林的心長在土裏,李墨林就回説:‘一個莊稼人,心要不是長在土裏,能把莊稼幹好嗎?’”

郭淑芳介紹,經年累月,李墨林温室種菜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他有個“絕活”:光着膀子進温室,來回走一遍,哈一口氣,就知道室温是高了還是低了,濕度是大了還是小了;捏捏菜葉子,聽聽響聲,就知道小苗是“渴了”還是“餓了”……

一遇到下雨下雪,大家都往家裏鑽,而李墨林卻總是往外跑,他得到温室裏看看爐子裏的火行不行,蒲苫蓋沒蓋嚴實。一個秋夜,外面突然下起大雨,李墨林從睡夢中驚醒,想起幾百間新打起的温室土牆沒有蓋苫,他披上衣服就往外跑,摸黑跑到温室,冒雨開始幹了起來,直到有幾個社員也趕來幫忙。幾百張席苫蓋完之後,幾個人都成了泥人。

北京軌跡

讓北京市民一年四季有青菜吃

李墨林在工作中萌生出一個想法:把冬天變成夏天,把北方變成南方,讓北京市民一年四季都能有青菜吃。在李墨林的帶領下,四季青的温室蔬菜生產迅速發展起來,改變了北京人民冬天只能吃蘿蔔白菜的狀況。

有一次,在市裏開會的會期有點長,李墨林又惦念地裏的莊稼。晚上,趁着休會的間隙,他一路走着回到村裏的温室,看看蔬菜沒有問題,又連夜走着趕回了市裏。在四季青,沒人數得清李墨林到底去過多少地方,坐過多少汽車、火車,因為經常出差的李墨林從來不報銷,每次回來都説車票弄丟了。

有人形容李墨林是職務一串、獎狀一牆、獎章一身,但他也是鐵鍬一把、汗水一臉、紅心一顆。李墨林曾被分配過一間辦公室,但他幾乎沒在裏頭坐過。“他就是割捨不下地裏,沒事兒就騎車在地裏到處轉,他總説,勞模勞模,不勞動,怎麼叫勞模?”李墨林的大女兒李東霞説。

“父親參加工作20多年,直到他去世前,別説蓋新房了,我們家連房子的頂棚都沒糊上。他總是説要等大家都蓋房了,咱們再蓋;等全社都安上電燈了,咱們再安……”李東霞説。

革命志願

還得加把勁兒,把温室建設好

李墨林培育出了黃瓜優良品種,但他認為這是社會財富。在他的倡議下,温室每年都撥出幾畝地來,專門繁殖優良蔬菜品種,每年都有幾十斤菜種寄給全國各地。

“父親一輩子就是想種好地,想把自己掌握的種菜技術完全奉獻給人民,這就是他的初心。”李東霞説,“當年她曾對父親表達過不想再當農民的想法,但父親卻説:如果大家都不當農民,那誰來當?誰來種糧食、種菜?這麼大的國家,大家吃什麼?”

1975年2月2日,未滿64歲的李墨林臨終前仍舊牽掛着四季青的温室生產,惦念着首都人民的吃菜問題,反反覆覆唸叨:“咱們,還得加把勁兒,把温室建設好……保證咱首都的供應。”

來源:北京晚報 | 實習記者 徐英波 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日報社聯合制作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