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沿線五城調查:高鐵速度跑出一條經濟“金絲帶”
記者 昌校宇
高鐵,是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用得起的國之重器,其飛速發展,將百姓生活帶入了“坐地日行千萬裏,朝發夕至一日還”的“穿越”時代。交通軸不僅是一條便民軸,更是一條經濟發展軸、增長軸。
《證券日報》記者近日坐上京滬高鐵,走進濟南、曲阜、徐州、南京、上海等五城,探尋高鐵如何拉動區域經濟形成“金絲帶”。
提速沿線經濟發展
高鐵興則城市興。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高鐵一通轉換時空,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連點成線,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提速”。
在首站濟南,隨處可見的高鐵模型或許是當地政府為高鐵“點贊”的直接體現。濟南西站的候車廳裏,兩台不同功能的高鐵模型十分醒目。站內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台模型為高鐵模擬駕駛室,運用3D仿真設計,讓旅客有親臨其境的駕駛體驗感。另一台標有‘德州扒雞’字樣的高鐵模型為商鋪,新穎造型吸引不少旅客前來‘打卡’。‘高鐵時代’的到來為濟南的發展增加了‘底氣’,提供了機遇”。
“高鐵的開通,帶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濟南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永桂説,高鐵開通之初的2011年,濟南經濟總量為4406億元,到2020年增至10140億元,增幅高達130%,成功邁入萬億元“俱樂部”。
所謂“修一線,興一片”,與濟南同樣有收穫感的還有徐州。2011年,徐州境內第一條高速鐵路的開通,使其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目前,徐州與南京、鄭州、濟南、合肥4個省會城市已形成“1小時城市圈”,高鐵通達省份(自治區、直轄市)25個,通達城市近200個。
“2011年之前,徐州東站這個位置還是一片荒山,四周沒有人煙。高鐵開通後,圍繞徐州東站為中心的道路加寬了、高樓增加了,一座高鐵新城拔地而起。”説起十年來的變化,鐵路徐州站副站長許寧滿臉喜悦。
“徐州將高鐵優勢有效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徐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浩向記者介紹,2020年,徐州地區生產總值達7319億元,是2011年的2.06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8.29萬元、是2011年的2.01倍。
除了推動地方經濟穩健增長,高鐵還為地方產業帶來紅利。曲阜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海濤對記者表示,“2011年高鐵的開通,讓曲阜這座古城第一次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中國速度’,不僅為曲阜打開了通向廣闊天地的出口,也為文旅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記者採訪當天注意到,雖是30多度的高温天氣,但曲阜三孔景區仍人氣不減。記者隨機詢問了一位遊客“選擇哪種出行方式”時,該遊客告訴記者,“從天津乘坐高鐵可直達曲阜東站,打車僅需20分鐘左右就能到景區門口,十分便捷。”
據瞭解,自高鐵開通後,10年間,曲阜A級旅遊景區從5家發展至12家,旅行社增至47家,遊客平均停留時間由10年前的0.5天增至1.4天,成功實現了曲阜“半日遊”到“過夜遊”的轉變。隨着遊客的增多,住宿業也迎來發展機遇,國際品牌酒店、經濟型連鎖酒店相繼落户曲阜,大大提升了曲阜旅遊接待能力。
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在我國明確碳達峯、碳中和時間表之後,鐵路相關部門也在減排、降碳工作中狠下功夫,高鐵方面更是勇當先鋒。
上海申鐵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和南京南站及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平告訴記者,目前,南京南站全站72個設備配電間安裝了600多塊智能型電錶,實現了能耗精準監測;增設東、西冷凍站和換熱站管路數字自動採集裝置,實現冷源主機設備羣控和熱蒸汽精確計量與自動控制;對空調箱、送排風、給排水系統進行改造,實現了能耗末端設備自動控制等。
一系列智能化運維策略,促使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僅從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的一年間,南京南站就節電182.54萬度,節約蒸汽24792.85噸,合計節約673.36萬元。各種能源換算成節省標準煤2648噸,減少碳排放量8845噸,為“碳達峯碳中和”做出了一份貢獻。
在上海虹橋站的綜控室,智能化也已滲透方方面面。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當天發送、到站人數等各類數據一目瞭然,售檢票、冷熱源站、電梯、配電等設備監控數據,也均在綜控室的大屏上實時顯示。
鐵路上海站站長白正國向記者介紹,“上海虹橋站開行列車密度高,特別是6月25日全國鐵路第三季度列車運行圖實施後,虹橋站日常開行列車321.5對、週末335.5對、高峯352.5對。此外,為讓旅客出行更便捷,上海虹橋站還大力實施客站暢通工程,在多個環節首創性進行探索實踐。”
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發揮
京滬高鐵是低碳節能環保的典範之一,佔地僅為高速公路的1/2,對減少碳排放的貢獻約為200萬噸/年。
時間撥回2011年6月30日,彼時,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至今年6月30日,這條高鐵線路已運營10週年。近10年來,京滬高鐵已累計安全運送旅客13.5億人次;全線累計開行列車近120萬列;累計行程超過15.8億公里,相當於繞赤道跑了近4萬圈。
2020年1月16日,作為京滬高速鐵路及沿線車站的投資、建設、運營主體——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以下簡稱“京滬高鐵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資金總額306.74億元。這在我國鐵路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是實現我國鐵路資產資本化、證券化、股權化的重要突破,也是國鐵集團利用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直接體現。
京滬高鐵公司總會計師温偉明告訴記者,“公司上市當年就受到疫情的巨大影響,但在國鐵集團支持下,公司充分發揮京滬高鐵路網主骨架作用,及時調整運能運力,實現營收252.38億元,體現出強勁的收入韌性和較高的抗風險能力。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公司仍按上市後三年股東分紅回報計劃,分配2019年現金股利25.93億元,2020年分紅方案也已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記者從國鐵集團獲悉,6月25日,伴隨全國鐵路第三季度列車運行圖的實施,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將擴大至京滬、京廣、京哈、徐蘭及成渝高鐵開行,服務功能再次優化,更多旅客可享受到復興號智能動車組乘車體驗,進一步提高鐵路旅行獲得感、幸福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