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名字能提高包容性?加拿大給移民起新名:“新來者”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美國之音”22日報道稱,在加拿大政府或服務機構的網站,“移民”“難民”等詞正在被“新來者”(newcomer)一詞所取代。比如,在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等聯邦機構官網上,相關辦事頁面標題為“新來者服務”;在安大略省和新不倫瑞克省等省政府官網上,類似辦事網頁也被冠以“歡迎新來者”的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市長歡迎海地移民。(視覺中國)
“美國之音”認為,加拿大許多機構開始用“新來者”稱呼移民和難民,是為了提高包容性。多倫多都會大學移民問題專家哈拉爾德·鮑德爾表示,“難民”這個詞總讓人聯想到受迫害等負面印象,“新來者”則比較中性化。此外,移民和難民在加拿大需要的服務幫助比較類似,統一歸到“新來者”類別也比較方便。不過,“美國之音”承認,與“移民”“難民”這種法律身份界定清晰的名詞不同,“新來者”這個概念其實相當模糊。有的機構將“新來者”的定義放得很寬,過去3年內抵加的人和在加待了10年的人也統一稱“新來者”。一些加拿大機構將在加留學生也歸為“新來者”。
此外,並不是人人都對這個名號感到滿意。因人而異,有人不願承認自己是“新來者”,但也有人認為自己在加拿大根基不深,即便在加待上多年也認為自己仍是“新來者”。
然而,要真正提高社會包容性,光靠創造新詞顯然是不夠的,並不能真正解決加拿大在移民和難民領域面臨的各種問題。雖然加拿大是一個傳統移民大國,但加國內反對移民,特別是某些特定移民或難民的力量不容小覷。日前,加拿大《卡爾加里先鋒報》曝光當地對“新來者”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尷尬現象。卡爾加里新來者中心負責人透露,阿富汗難民在卡爾加里遭遇“系統性種族主義歧視”,沒人願意為其提供幫助,也很難找到廉租房。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當地人對烏克蘭難民則相對熱情,很多人都願意為其提供臨時住處,或在房租上打折。該負責人稱:“我們問當地人,你願意給阿富汗難民家庭提供住處嗎?當地人會説‘不’;但如果是烏克蘭家庭,即便烏克蘭人跟阿富汗人一樣通常也不會講英語,但當地人還是願意接受。”
不過,烏克蘭“新來者”在加拿大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在加拿大並沒有拿到難民身份,而是作為“臨時居民”。“臨時居民”從加政府拿到的援助金也有限,在通脹飆升的當下生存很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