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讓人三尺,渡己一生!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綜合

《菜根譚》裏説: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

很多時候,讓人,也是讓己,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適當地退一步,讓一分,不是慫,更不是懦弱,而是大度與涵養、智慧與遠見。讓人三尺,足以渡己一生。

01讓小人,是大度人生路上,小人無處不在。他們把便宜貪盡,生怕自己吃虧,遇事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瞧不見他人的損失。得理時,不饒人;無理時,瞎取鬧。他們不管在財富物質上,還是語言精神上都要搶當勝者,卻不知,人品早已讓自己輸得徹徹底底。《莊子》有云:“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有一種大度,叫:不與愚人爭理,不與小人爭利。正如子貢與人爭辯,堅持“一年有四季”的真理,結果呢?與三季人爭論不休,浪費一個美好的早晨。孔子的寥寥數語“一年確實只有三季”,卻輕而易舉將三季人打發。孔子讓理,看似毫無原則、討好他人,實則是不浪費口舌、不對牛彈琴的智慧。人生就像釣魚,總要犧牲小的誘餌,才能得到大回報。有時,不爭,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戰略,有時,懂讓步,比會堅持更重要。

02讓友人,是修養俗話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但是,真正的朋友,並非只是用來依靠的。真正的朋友,能玩到一起,也能想到一塊,能分享快樂,也能分擔憂愁。就算面對利益上的問題,也會退讓一步,因為他們深知:讓一分利,可以贏一份情。成語“管鮑分金”的由來,藏在《史記》的經典友誼故事裏。鮑叔牙和管仲一起合夥做買賣,鮑叔牙知道管仲家境貧寒,所以總出多點錢。面對管仲把兩人的利潤用來還私人債的行為,鮑叔牙毫無意見。就算到了年底分紅,只得到鮑叔牙分給他的一半紅利,也欣然接受。因為他並不認為管仲是個貪財自私的人,只是覺得他家境貧寒,比自己更需要錢。鮑叔牙對朋友的謙讓,在管仲心中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也為世人留下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這種流傳千古的友情佳話。人一生,一知己,足矣。為朋友讓利,並非愚蠢,而是因為深知深悉,情誼深厚,所以設身處地為對方着想。不以狹隘之心揣度朋友的動機與行為,是一種人格魅力,也是一種極高的修養。


03讓家人,是智慧什麼是家?周國平説:


“家是一隻小小的船,卻要載我們穿過多麼漫長的歲月。”

幸福的家庭,家家大同小異,不幸的家庭,家家天差地別。有的人以唇舌為槍,以怒目為劍對待家庭,把家當成戰場,收穫一片狼藉;有的人以和顏悦色,以包容理解對待家庭,把家當成港灣,收穫一生幸福。梁啓超的家庭幸福、婚姻美滿、子女有成,離不開他的智慧經營。一次,女兒的考試成績不如意,梁啓超得知後,並沒有數落和責怪,而是寫信道:“這樣的成績對我而言,已是滿意,能在三十七人裏排名十六,已經很不錯了,彆着急,繼續努力即可。”在他的治家之道里,從沒有“責備”二字,他還經常教育孩子:“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後來,他創造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傳奇。古人云:“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和”,是世間一切事物發展的前提條件,“讓”,是一個家庭和諧的良方。家庭裏,善於退讓一步的人,即是智者,又是贏家。電影《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中,有一句經典:“沒有人是傻瓜,只是有時候我們選擇裝傻,來感受那叫做幸福的東西。”不與小人計較,是大度,也是珍惜時光;不與友人計較,是修養,也是珍惜情誼;不與家人計較,是智慧,也是珍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