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初秋的9月,在湖南省最東邊,湘贛交界的瀏陽市大山深處,清晨的露水還掛在樹葉上,尚未消散。

山腳下,瀏陽市張坊鎮富溪村村民彭文強家的小院已經醒來。

六年前,彭文強的家在山上,連手機信號都收不到。山的另一邊,就是江西省銅鼓縣、萬載縣。一家人住着土磚房,在温飽線上掙扎。兩年前,通過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他們搬到了山下的新家。

從山上到山下,家的樣子變了,離村部也近了,一家人脱貧致富的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今天,下了山的他們又上山,靠着山裏人的勤勞和智慧,在羅霄山脈的綠色大山裏“尋寶”……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彭文強2017年獲得易地扶貧搬遷補助資金,2018年搬進了新家。)

小院的竹籬笆上爬滿南瓜藤。籬笆門邊,兩盆養在樹樁裏的蘭花剛綻出花蕾,散養的雞鴨悠閒地踱着步啄食,偶爾扎進水池喝口水。院子裏擺着幾把竹椅,一筐剛剛煮好的花生擱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冒着清香的熱氣。

彭文強妻子王升紅坐在院子裏,正細緻地扎着一把竹掃帚。她手巧,不一會兒,就可以扎出一把。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9月4日中午,王升紅在院子裏曬自己家種的辣椒。)

“靠山吃山,就地取材,家裏吃的用的,好些都不用買。”王升紅笑着招呼着吃煮花生。她有高血壓,身體不太好,“以前沒辦法,只能撐着出去做事。這幾年家裏情況好了,我就在家隨便幹一點,養養身體。”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2016年扶貧搬遷前,彭文強家住在山上的土坯房。資料照片)

2017年,彭文強家獲得 易地扶貧搬遷補助資金7萬元,自己出了8000元,在山腳下修起了現在這個整齊乾淨的小院。一家人從山上搬到了山下,“比原來從老房子到村部,要少走上一個鐘頭的山路。”

院內,白牆藍瓦的房子靠山而建,兩室一廳的平房,寬敞明亮。牆面貼的白瓷磚在太陽的照射下閃着光亮,客廳大門上貼的春聯紅色還未完全褪盡。房前地面做了水泥硬化,院子裏粉紅的花在牆角盛開。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9月4日清晨,彭文強像往常一樣帶上柴刀、防蜂帽等工具,收拾停當,準備去山上查看他的“產業”——羊舍和蜂箱,“搞完了再去砍毛竹賺點零工錢,兩不耽誤。”

搬家後,彭文強開始學着養蜜蜂和泉水魚,再加上養的羊和雞鴨,現在已經是組裏的“養殖大户”了。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9月4日上午,彭文強在查看蜂箱。)

“多學一點,多養一點,總能多點收入。”彭文強摸着黝黑的脖頸,笑得靦腆。

2014年,彭文強家就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户。扶貧工作隊給他送來6只黑山羊種羊,還請來專家進行養殖技術指導。

彭文強勤快肯學,幾年間,6只種羊變成了近30只的羊羣。他家的黑山羊,全部在山上散養,不喂飼料,成本低,肉質天然,也不愁銷售。總是有熟客跋涉幾十公里的山路上門來收羊,“最遠的還有江西過來的人來買,找我收羊。”彭文強説起他的羊就眉飛色舞,活羊將近40元一斤,一隻一百多斤的羊能賣四五千元,“每隻羊都是我的寶貝。”

每天吃過午飯,下午兩點左右,是彭文強趕羊上山吃草的時間。他怕羊跑丟,給不少羊都繫上了鈴鐺,“叮鈴鈴、叮鈴鈴”,午後舒爽的風從山間樹林中穿過,是彭文強耳中最動聽的聲音。

皮毛光亮又健壯的黑山羊,在山路熟練地一隻只向上攀爬,尋找沿途最鮮嫩的青草。“我對現在的生活已經很滿意了!今年的目標就是再多養些羊,多賺些錢,給兒子辦一個像樣的婚禮。”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9月4日下午,彭文強利用房後空地土法培養木耳。)

去年底,彭文強家的收入已經比扶貧建檔立卡之前翻了兩番,達到了將近4萬元,正式脱了貧。春節前還買了一台65寸的多媒體電視,為兒子添了一輛心儀已久的摩托車。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和新房一同修好的,還有通往彭文強家的通組公路。

山路十八彎,修路不容易。一個車道,一邊靠着山體,一邊是河溝。會車的時候,要小心翼翼地找個寬點地方,方能通行。彭文強開玩笑説,“這就是我們村‘富溪大峽谷’的特色。”

路雖然不夠寬,卻解決了他們家的出行大問題。“以前從家裏走到村部要將近兩個小時。現在騎摩托車,半個多小時就能到。”彭文強説,他從山上砍下的毛竹、養的羊,也就不愁運不出來了。

去年,彭文強的兒子彭超去湘潭打工,王升紅十分掛念,總想着能常常看看兒子。搬到山下來之後,信號變好了,春節期間,家裏一合計,辦了網絡,連上wifi,小院裏的生活也添了新滋味。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9月4日傍晚,彭文強、王升紅夫婦在和兒子彭超視頻連線。)

夫妻倆用上了微信,經常和在湘潭打工的兒子視頻,聊聊工作、“催催婚”。打開互聯網電視,“那麼多頻道都看不過來”。王升紅還學着刷起了抖音,養起了多肉植物,拍視頻和親戚朋友分享她的新愛好。

“這個視頻説不用土也能養多肉,我正照着試着養,看能不能養活。”王升紅向記者展示她的日常“作品”——窗台上,和曬着的辣椒一起整齊地擺着的七八個小盆,裏面的多肉健壯茂盛,像極了他們現在的生活,飽滿豐盛,充滿希望。

猜你喜歡

來源 | 新湖南客户端

編輯 | 陸薇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15 字。

轉載請註明: 村裏最遠那一户|下山、上山,從貧困户到“養殖大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