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30烈士紀念日|踏訪靜靜的黃龍島,緬懷19位年輕英烈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綜合

歲月可以沖淡往事,卻無法抹去歷史。那彎彎曲曲通往山巔陣地的石階路,是老一輩雷達兵骨肉刻在島礁上的符號,是生命寫在藍天上的詩行。

在為東部戰區空軍籌建軍史館時,一張無意間翻閲到的60多年前的老照片令我久久無法平靜。照片已微微泛黃,畫面正中,矗立着一座烈士墓碑,碑頂端紅星閃耀,碑身上密密麻麻鐫刻着19位烈士的名字。落款時間為1957年1月30日。

歲月可以沖淡往事,卻無法抹去歷史。我知道,在這沉重的墓碑下,19位年輕的靈魂在靜靜地安息,陪同着他們沉睡的一定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強烈的責任感驅使着我去弄清墓碑的來龍去脈,還原那段歷史真實。

黃龍島位於浙江嵊泗列島海域,與泗礁山隔海相望,島上山岡綿延,遠望似黃龍蟠海而得名。從南京出發,先汽車,再火車,再輪船。終於,我們踏上了魂牽夢繞的黃龍島。儘管濤聲依舊,可世事滄桑。當年的雷達陣地早已蕩然無存,只有曾經架設過天線的那塊高矗的岩石依然挺立,猶如一位歷史老人,飽經風霜卻矢志不渝。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注視着藍色的大海和遠方的天空,彷彿在向我們訴説着60多年前那段感天動地的往事……

1956年8月1日建軍節,雷達連官兵格外高興,連隊上午組織文藝演出,中午又要改善伙食。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這天上午,一場超過12級的特大台風襲擊了黃龍島,從懸崖下捲起的巨大海浪把工作室窗户衝開,無情的海水灌進了機房。“鳴槍告警!”值班的應少華排長當機立斷喊道。嗒!嗒!嗒!一陣清脆的槍聲在小島上空迴盪。槍聲驚動了山崖背後的連隊官兵。不好!陣地有情況。林財發連長一馬當先,官兵們緊緊跟隨。

連隊駐地到陣地要跨過一道巖溝。海浪衝斷了水泥橋,深澗擋住了去路。很快,官兵們在深澗上架起了木橋。長蛇般的山道上,排滿了傳遞雷達部件的官兵。驚濤駭浪中,重要機件一個個被傳遞出工作室。

突然一個遮天蓋地的巨浪壓過來,“轟”的一聲巨響,林連長和在工作室的戰士們連同塌下來的石塊,一起被捲進了大海……應排長也被海浪推進深澗,腿斷了,他掙扎着想站起來,可一點也動彈不得,但手裏還緊緊抱着雷達接收機。操縱班長董玉功也被海浪捲到山岩下,他用力支撐着爬到應排長身邊,想扶排長一起逃生。可面對隨時襲來的海浪,應排長只把手裏的雷達接收機交給了董玉功,急促地喘息着説:“快把它送上去。快,往上爬,這裏危險!”見小董不肯走,他一字一句地説:“這是命令,你要堅決執行。”

面對應排長堅毅而又深情的目光,董玉功哭着艱難地攀上石崖,又是幾個大浪。回頭一看,山澗下的應排長和那塊大石頭都消失得無影無蹤。颱風仍在呼嘯,海浪還在咆哮,連隊的戰友們衝到海灘上,他們流着淚,呼喊着戰友的名字。期盼奇蹟的出現,期待被海浪衝走的戰友能與他們再次擁抱。然而,林連長和戰友們再也沒有回來,19位青春勃發的身軀永遠融進了大海的懷抱。

黃龍島橫亙在祖國東海的最前哨,當年的雷達陣地建在一座小山頭的南坡,我們順坡而下,腳下,亂石嶙峋,濤聲陣陣;遠處,波濤洶湧,海天一色。不遠處,一座臨海而立的巨大山岩,被一道深深的巖溝隔斷。為我們做嚮導的村支書袁松躍指着幾個打入岩石的鋼筋樁説,這是當年19位英烈架橋搶險的地方。

前幾年,幾位當年參與抗擊強颱風的老兵回來,就在這,他們面對大海,號啕大哭。望着對岸那塊岩石上依稀可見的雷達工作室遺蹟,還有幾朵不知名的小花在巖縫中倔強地綻放,彷彿是19位英烈不屈的身影依然守衞着祖國的萬里海天。

在烈士墓前,我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墓碑前,同行的戰友點起幾支香煙。陽光下,濤聲陣陣,香煙嫋嫋。靜靜的黃龍島。我無從考證這突兀的山岩曾經歷過多少次風浪的衝擊,也無從考證曾有多少雷達官兵把自己的青春和歡樂、汗水和鮮血拋灑在這荒蕪的小島上。只有一點無須考證,那彎彎曲曲通往山巔陣地的石階路,是老一輩雷達兵骨肉刻在島礁上的符號,是生命寫在藍天上的詩行。

那曾託舉雷達天線日夜旋轉的岩石,那從陣地通往連隊營區的溝溝壑壑,坎坎坷坷,還有那座被樹木掩隱着的墳塋,在陽光下跌宕起伏,交相輝映,彷彿是一部讓人終身受益的教科書。她用無聲的語言向我們訴説着大海的寬闊、藍天的深邃和祖國的重託、戰士的責任。

(陳漢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