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水稻栽培管理技術,減少用藥量,實現綠色生產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綜合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的栽培面積十分廣闊,水稻高產是水稻栽培的目標,在水稻栽培過程中,要從播前準備、播種技術管理等方面着手,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

1 播前準備

1.1 選擇抗性高的品種。在水稻栽培過程中要考慮到不同水稻產品的生長髮育特點,同時要考慮種植的時間問題,因此,在保證水稻能夠完全成熟的前提下,要儘可能選擇熟期稍早的中早稻組合。同時,為了提高水稻的抗病性,抗蟲性,要選擇抗性強、耐性高的品種。

1.2 種子處理。在水稻播種之前應該要進行曬種、浸種、催芽等一系列操作,不僅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還能防止惡苗病、幹尖線蟲病和秧苗期灰飛蝨。曬種時間為2~3天,曬種過程中要及時翻動,確保所有種子都能受到陽光照射。浸種時使用百克2ml或惡線清15g,加水5~6kg進行稀釋之後,與5~6kg稻種混合浸泡,每5~6kg水中再加10g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浸泡時間為三天左右,日浸夜露,然後進行催芽播種。

1.3 苗牀的準備。第一,苗牀製作與施肥。苗牀是水稻發芽的主要場所,苗牀要在開春之後,育苗前2個月開始進行翻耕曬垡,可以根據田塊的水分建成高牀、低牀和平牀,一般苗牀的寬度為1.2~1.4m,苗牀長度不能超過8m,溝寬度為0.4m,苗牀要平整,土壤要翻碎。為了提高出苗率,還應該要對苗牀進行施肥,尤其是偏鹼田,必須要使用壯苗劑,培肥苗牀。每袋壯苗劑與10kg細土拌勻之後均勻撒在苗牀上,使用面積為20m2,根據田塊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壯苗劑用量。第二,苗牀消毒。苗牀中的一些細菌對種子有很大影響,例如苗牀偏鹼性或者帶有細菌,很容易引發青立枯病,造成死苗,所以在栽培之前應該要對苗牀進行消毒處理,壯苗劑具有消毒、調酸等作用,可以使用壯苗劑,也可以噴施廣枯寧來消毒。

2 苗期管理

水稻栽培過程中,秧苗期的管理十分重要,一般在發芽的時候要對苗牀的温度、水分等進行控制,確保外界條件適宜種子發芽。 當水稻種子播種後至1葉露尖,苗牀的温度都應該以保温為主,保證苗牀温度控制在28~30℃之間,最適秧苗生長的温度為25~28℃。水稻2葉期保可以保持苗牀温度為25℃,3葉期保持温度為20~22℃,最低不能低於10℃。出苗之後要立即揭開地膜,一般在晚上揭地膜比較合適,此時温差較小,秧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速度較快,中午温度較高,揭膜之後很容易導致秧苗缺水。

在秧苗時期還應該要確保水分充足,播種前澆透底水的情況下,在2葉之前一般不要澆水,根據秧苗生長情況對澆水量進行控制,澆苗牀水的時間一般在早上和晚上,上午曬温的水要一次性澆透,儘量減少澆水次數。需要注意的是,在澆水的時候不要冷水灌牀,防止冷水導致秧苗被凍僵,影響秧苗的正常發育。秧苗只有在旱育狀態下才能促進根系發育,所以在秧苗移栽之前的2~3天一般不要澆水,確保秧苗根部可以很好地發育。

3 帶藥移栽

帶藥移栽技術是水稻病害控制過程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在發病初期就及時進行藥物防治。水稻栽種之前,採用咪鮮胺或植物誘導免疫劑或沼液浸種,可以提高出苗率,強根壯苗,預防惡苗病和稻瘟病。一般在秧苗移栽以前3~5天,選用三環唑或咪鮮胺加四氯蟲酰胺或氯蟲苯甲酰胺等混合施用,均勻地噴灑都秧苗滴水的狀態,可以防止葉瘟病和螟蟲。帶藥移栽技術是當前種植行業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不僅在水稻栽種過程中可以應用,在其他農作物栽培過程中也有不斷普及。

4 田間管理

4.1 及時補苗。在秧苗移栽之後應該要隨時對秧田進行查看,尤其是在移栽之後很容易出現歪苗、缺苗的情況,一旦發現秧苗長勢不好,或者秧田中缺苗較多,要立即拔出病苗,並且進行補苗,確保整個秧田中的秧苗數量滿足要求。等到秧苗開始分穗時,可以對秧田中的雜草進行清除,一方面可以人工除草,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藥物對雜草進行清除。

4.2 水分、温度管理。水分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在秧田管理過程中要對水分進行控制,嚴格按照不同生長時期對水分的需求進行灌溉,確保秧田中的水分適宜。另外,温度控制也是秧田管理過程中的重點,不同時期對温度的要求不同,出苗至三葉期最低氣温為3℃,地表温度為-1℃;三葉期之後水稻生長的最低温度不能低於5℃,如果外界温度太低,要及時將秧田覆蓋,採取增温措施,防止水稻出現凍害。另外,如果温度過高,要及時灌水,防止萎蔫。

4.3 肥料管理。施肥管理是水稻栽培過程中的重點,除了苗期對苗牀肥力水平進行提升之外,在栽培過程中還要及時施肥,一般使用優質腐熟的農家肥,相對於其他化學肥料,農家肥含有多種營養元素,滿足水稻的生長需求。

4.4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對水稻的產量、質量等都有嚴重影響,藥物防治是最傳統、起效最快的方法,在水稻栽種過程中應用時間較長,對於某些病症,其發病較快,而且遇到惡劣天氣,病症還會加重,因此要及時採用藥物對病蟲害進行控制,防止出現大規模症狀。例如灰飛蝨、紋枯病是水稻栽培過程中的常見病害,針對灰飛蝨的常見藥物有呲蚜酮、呋蟲胺,每公頃使用25%呲蚜酮20g以上,兑水進行噴施,可以達到良好的而控制效果。

另外,在藥物防治過程中要選擇藥效較好的劑型,在同等劑量下,乳油的效果要好於可濕粉、懸浮劑,可溶性液劑的效果又好於乳油,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首先選擇藥劑兑水使用,其次使用乳油和可濕粉劑。為了進一步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還可以結合農業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進行預防,減少用藥量,實現綠色生產。